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的弟弟恭亲王)

咸丰帝为了什么至死也不原谅弟弟恭王奕訢?

作者:穆 炳 森

爱新觉罗·奕詝与奕訢是道光帝的第四子和第六子,哥俩个只相差一岁,是同父异母兄弟。因为道光帝的皇长子和皇二子已早殇,皇三子又过继给他人,所以皇四子奕詝便成为了皇长子。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的弟弟恭亲王)

大家都知道,道光帝非常喜爱他的这两个儿子,按照大清祖制应立奕詝为太子,可是论能力,弟弟奕訢在各个方面都胜哥哥一筹,这让道光帝在“立储”的问题上举棋不定。然而,奕詝在师傅杜受田的教导下,采用“藏拙示仁”的计谋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后来的咸丰皇帝,奕訢与皇位失之交臂。道光帝为了补偿皇六子,临终时下谕封奕訢为“恭亲王”,并指婚娶重臣桂良之女为福晋。这样奕訢虽然有点委屈,但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高爵显,身份还是显赫无比,兄弟两人相处的还是十分融洽。既然如此,为什么后来两人反目成仇,咸丰帝至死都没有原谅弟弟呢?

这是因为一个“字”引起的,事情要从头说起。

奕詝十岁时其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他由奕訢的生母静贵妃抚养。静贵妃谨尊先帝遗嘱,视奕訢为己出。在她精心教养,百般呵护下,奕詝逐渐长大成人。奕詝继承皇位后在上谕中曾说:“朕在冲龄,仰蒙康慈太妃(静贵妃)抚养,深恩。”“抚养朕躬十五载,恩恤伏加。”可见奕詝对静贵妃的养育之恩是念念不忘并心存感激的。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的弟弟恭亲王)

奕詝为了报答静贵妃的养育恩德,把恩泽用在了奕訢身上,称帝后在咸丰元年,就授奕訢为“十五善射大臣”,还把前朝大学士和珅的府邸“海淀别墅”赐于他,并亲题名为“朗润园”。第二年,咸丰帝又命奕訢署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处行走,而后又授宗人府宗令、正黄旗都统等职,使之成为了权倾朝野的重臣。

静贵妃十四岁进宫,不但相貌端庄,聪颖贤惠,而且从十五岁开始为道光帝生下三男一女,在众嫔妃中特受恩宠。孝全成皇后死后,因为道光帝非常思念她,所以一直再没有立后,但单独把静贵妃升为皇贵妃,成为了六宫之主,同时把她的全家落入正黄旗满洲人,皇帝做的这一切,表示了对静贵妃的宠爱。

可能是由于静贵妃生育过早的原因,她到了中年就身体欠佳,经常生病。为了利于养病,咸丰帝把她供养在圆明园中,并将其生辰定为“慈寿节”,每年“倶隆礼称视”。咸丰帝把静贵妃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悉数照顾,当时正值太平天国猖獗之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仍然抽出时间去其住处探视问安,精心服侍如同亲生儿子一般。为表示友爱,咸丰帝还为奕訢出生的长子赐名“载澄”,给足了弟弟面子。对于这一切,奕訢非常感激这个皇帝哥哥,兄弟二人相处的十分和睦。但是后来因为一个字,使得两人感情破裂,关系紧张,势如水火。

原因是这样的:咸丰五年,静贵妃病情加重,危在旦夕,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命丧黄泉,于是奕訢请示咸丰帝,想在母亲尚未去世时为她讨个封号。在咸丰帝没有做出明确答复的情况下,奕訢就通知礼部下达了册封诏书,封其母为“康慈皇太后”。这显然是“娇诏”行为,对此咸丰帝非常生气,因为静贵妃对自己有养育之恩,他只得忍下,没有追究。但是,咸丰帝始终对此耿耿于怀,兄弟两人关系从此出现裂痕。

同年七月静贵妃薨逝。按照惯例,后、妃死后都要加“谥号”,用来高度概括其生平,对静贵妃同样也要这样做。咸丰帝为静贵妃拟定的谥号是“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其中没有加系道光帝的谥。对于这个谥号奕訢非常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呢?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的弟弟恭亲王)

在明清两代,皇帝的生母去世,如果生前被封为“后”,死后的谥号中要加上先帝的“谥字”,以区别嫡庶。也就是说,静贵妃生前已被封为康慈皇太后,死后的谥号应该加上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如果没有这个字,静贵妃的神位就不能祔太庙,不能享受后代的祭祀,更不能得到宗室的承认,可见这一字之差,对静贵妃的身份来说有着天壤之别。对此,兄弟二人为谥号问题发生了争执,但是咸丰帝毫不让步,从此两人翻了脸。

既然静贵妃对咸丰帝有养育之恩,为什么不把她谥为“成皇后”呢?咸丰帝是有想法的:一是他把静贵妃当作亲生母亲一样孝敬,死后还恩准按皇太后的规格殡丧;二是恭王在自己没有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册封静贵妃为康慈太后的事没被追究;三是对奕訢加官进爵,使其身份显赫。这些做法,实在是加倍报答了静贵妃。咸丰帝还觉得,静贵妃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出身也远远不如道光的前三任皇后高贵,被谥为皇后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谥号中决不能加上“成”这个字。咸丰帝同时认为:他这样做已经是仁至义尽,无可厚非,只因为恭王得寸进尺的无理要求使他十分反感,几乎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咸丰五年夏,也就是孝静皇后丧事办完的几天后,咸丰帝突然下旨,以奕訢在办理皇太后殡葬时礼仪不周,事有疏漏,违悖祖制宗法为由,罢去了其军机大臣、宗人府令、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退回上书房读书,以示惩戒。咸丰帝这样做,标志着兄弟二人彻底决裂了。

几年后,在大臣们的一再保奏下,纵然使咸丰帝一度“开恩”为奕訢恢复了一些职务,但是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大打折扣。咸丰帝对他更加戒备,权力被大大削弱,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只因静贵妃谥号中的一个“成”字,奕訢挑战了咸丰帝的感情底线,酿成了一场宫廷风波。这件事不仅造成兄弟阋墙,而且断送了恭王的前程。直到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前安排辅助六岁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的“顾命八大臣”名单中没有列入奕訢的名字,把他彻底排除在朝廷权力中枢之外。这说明,奕訢为母争谥问题让咸丰帝始终不能释怀,至死都没有原谅他。

恭王奕訢还是比较有能力的,咸丰帝死后,他协助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使得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他的地位和权力又逐渐达到了顶峰。试想,如果当时咸丰帝能把恭王列入“八大臣”之中,按他的智慧与能力辅弼朝廷,晚清的历史恐怕就不是现在这样写法了。

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咸丰的弟弟恭亲王)

参考书籍:

1《清文宗实录》; 2《清史演义》;3《正说清朝十二帝》;4《大清未解之谜》。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咸丰帝为了什么至死也不原谅弟弟恭王奕訢?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