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论语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入孝出弟”章解析

1.6.[原文]

子曰:“弟子①入则孝,出则弟②,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③。”

[原文通释]孔子说:“做弟弟做儿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在外学习要尊敬兄长,谨慎讲信用,友爱众人并亲近仁厚的人。做事有余力,就学习文化知识。”

[注释]

①弟子:指学生或年纪相对小的人。

②入则孝,出则弟:回到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就尊敬兄长。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回到家。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兄长,也可泛指敬重年长于自己的人。第二个“弟”,读tì,同“悌”。“入则孝,出则弟”应该是“互文”形式。

③则以学文:就用它来学习文化知识。则,就。以,用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之”指代“余力”。文,历史文献,文化知识。

[解读与点评]

这些话明显是对学生们说的,后世的《弟子规》就是根据本章《论语》制定的。

这里的“入”和“出”是互文,在家、出门都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并不单指回到家就孝顺,在外面就可以不孝;只有出门才尊敬兄长,在家就可以不尊敬。

“谨”是“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敬业的“敬事”,也包括与人相处时的“敬事”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即“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和“传而习之”。

“信”,也是人立世之本之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认为“民无信不立”(《颜渊》) 。

“泛爱众”即“博爱”,这是孔子“仁”的思想体现。

可以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明显看出孔子是强调德育为首的。首先是做到品德修养好,然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论语·学而》“入孝出弟”章解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