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典故)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事的启示——
“君子慎独”,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威,故君子慎其独也。”说的是:一个正人君子自己独处的状态下,尽管处在隐蔽、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仍然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里如一。
《后汉书﹒杨震列传》载:东汉时,杨震去东莱任太守时,路过山东昌邑,慧眼识才,看上毫无背景的秀才王密很有才华,于是举荐他担任昌邑县令。王密为表感激,带着十斤黄金晚上送到杨震住处。并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恩公放心收下吧”。遭杨震断然拒绝:“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杨震的拒收酬谢该怎么样理解呢?
害怕天地神明的惩罚吗?老于世故的官场“老油条”们,并没有几个真的相信有什么鬼神和善恶报应。
害怕王密嘴不严事情泄露遭惩处吗?行贿连坐;王密先自毁名声。不打自招承认自己的官职和金钱挂上了钩。一个有才华(杨震举荐其任职的原因)的官场中人不至于愚蠢至此。
害怕事情泄露会声誉受损或遭受惩罚吗?无从泄露。尽管杨震嘴里说了“四个知情者”,其实那不过是他玩弄词藻搞出的托词。鬼神为虚、对方当事人不敢、不会。其实是无从泄露天机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正人君子的操守起了最后把门的作用。就是儒家强调的“慎独”——“君子慎独”。
因为,独处的状态,面对的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是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最真实的体现。大庭广众为人不难;但在人后没有了监督、没有了任何他人的时候,你所面对的除了天地,就是自己。操守、良知才见真章。性格决定命运。作秀只能哗众取宠于一时;做人的操守、原则才能主导一生的作为,才是最靠得住的精神支撑。
所以,儒家将“慎独”作为君子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认为“慎独”是个人道德风范的最高境界。所有的修为都从“慎独”中来;要到“慎独”中来检验。
首先、“慎独”是对自我良心的交代
君子慎独,所指的“慎”,就是来自“超我”的自律:严格地约束自己,努力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南宋陆九渊说过:“慎独即不自欺”。人可以骗得过他人耳目,却骗不过自己的良心。慎独,于人是坦然,于己则是心安。
其次、“慎独”是一种独处的能力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内心的安宁。心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功名利禄的诱惑;是因为拥有了丰富的内心世界。”
人生总有时需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期取得成功,但也总会在某些时点停下脚步,独自面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年少时会问“我是谁”,中年会想“为了什么”,老来慨叹“一生何求”。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不断的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不断的自我调整。独处正是认识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的好机会。
再次,“慎独”是一场自我的修行视线总会望向远方,而引领目光的正是心的方向。所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这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诱惑如此之多,该何去何从?唯有守住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一个人的内心得以安顿了,他的生活才会获得充实和满足。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事的启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