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启功先生的书(启功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

在当代书家里,启功先生无疑可以执牛耳

就个人偏好来说,我比较喜欢粗犷的字,百年来,稍远的比如沙孟海、郭沫若,近的比如沈鹏、周慧珺。而启功先生、欧阳中石先生的字,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并不喜欢。也同样以为,他们的字,没太多内涵。

大概就是近三年多的时间,觉得启功的字好,欧阳的字也好。好在有学养,有书卷气。

有人说启功不如齐白石,在我看来,齐白石的字,远不如启功。

画才是齐白石的当行,而书法,较绘画,是更加形而上的艺术。形而上的艺术,考较的就不仅仅是技法,还关乎学养。说到底,齐白石当了一辈子木匠,老了才开始画画,读书太少了。

而启功,是陈援庵先生的弟子,曾从溥心畲先生,也以后学的身份请教拜访过齐白石、张大千这些人,启功先生的学养,在文革之后还活着的书法家里面(不是学者),算是个中翘楚了。

此外,启功先生的修养,那批书法家中也难有比得上的了。至于修养和艺术的关系,我以为,如果一个人修养不是极端的好或者极端的差,情绪不是极端的激烈,则基本没有联系。但一牵扯到极端,就必然有相关性。启功就是一个修养非常好的人,仅举一例,他捐赠的奖学金,冠以“励耘”之名,励耘即陈援庵先生的别署。

启功先生的书卷气,以及温润如玉的君子气象,融入了其作品中,乍一看,只觉得雍容而已,并无奇特,但仔细咂摸,平淡之中,自有奇崛。启功先生虽然为人谦和,但论艺术却极有见地。比如,古来都说用笔第一,结体次之;启功先生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结体比用笔重要。可谓极有创见。再如,翁方纲说“浑朴常居用笔先”,启功就不同意。(虽然我本人可以替翁方纲辩解两句,但那是题外话。)

我以为,启功先生对近百年来的书法史,乃至整个书法史的一个极大贡献,其实不是他的字如何,而是他能破除迷信。把书法艺术理论整得玄之又玄的人到处都是,真正目光如炬,看得清清楚楚,又能眼到笔到的人,近50年的书法家中,当以启功为首。(像林散之、郭沫若这些没有在理论上有突出贡献的,不在此列。)康有为尊碑,影响了一代书风;启功尊帖,影响虽未必及康氏,但他破除书坛迷信的功绩,则当远在康氏之上。

近百年来,谈对书法理论之贡献,只有于右任先生可与启功先生比肩。

以下:白石字。

启功先生的书(启功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

常有人谓,启功先生字乃馆阁体。

殊不知,馆阁体和馆阁体之间,亦有天渊之别。

再看以下两幅:

启功先生的书(启功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

启功先生的书(启功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

看着近似,实际上,差若天渊。

第一幅,是仿启功的。第二幅,是启功真迹。

我们放大了,仔细看:

启功先生的书(启功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

启功先生的书(启功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

仿作里,泊、明,三处横折钩,都截得齐齐整整,这是北碑的余习,没有融化干净,故有生硬造作的感觉。明字中的日字的横折钩,俨然欧体的风范。

再看启功先生的明字,你能看出来哪一笔是王,哪一笔是欧?我看不出来。启功先生是学王羲之,但他化得干净了。随意,自然,笔画没有那么板正。当然,你大略一看,远远一望,很板正,但仔细观察每一笔,气象万千,能咂摸出来味道。这是启功的字的好处。而白石老人的字,远远一看,很有味道,仔细看,得打好些折扣。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在当代书家里,启功先生无疑可以执牛耳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