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
动与静的哲学思想(动与静的哲学句子)
古代哲学命题之动与静
动与静,是关于宇宙万物的状态及其变化的哲学范畴。关于动与静的论述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第六》:“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在此处所说的动和静指的是个人性情的分别,并没有涉及抽象意义的层面。而在《老子》中动与静则成为一种哲学范畴:“重为清根,静为躁君。”“躁”,即为动。老子认为“静”主宰着“动”,其书又言:“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复命曰常。”这表达了宇宙万物的最后归宿之意。《易经.系辞传上》曰:“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是说宇宙万物的动静都遵循着恒常的规律。北宋周敦颐在《通书》中专有《动静》一篇系统的论述了动与静的问题,他将动和静视作宇宙生成与变化的根本原因:“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南宋朱熹所提出的“动静互待”、“动静互涵”、“动静无端”等哲学命题亦出于此,而且已经具有明显的辩证色彩。而朱熹又说:“静是太极之体,动是太极之用。”这继承了先代哲学中以静为本的观念。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动静做了最为深刻的论述,他认为“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动是绝对的,而静是相对的,甚至认为静也是一种动,指出:“动静皆动也,由动之静,亦动也。”这已经达到了现代哲学中对于动静关系的认识水平。然而为中国传统哲学多所崇奉的是“主静说”,若《礼记.乐记》所记载:“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下篇为大家分享古代哲学命题之天理人欲敬请期待[作揖]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古代哲学命题之动与静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