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进口切花菊养护(切花菊的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出口切花菊栽培 | 技术

作者 | 于长青

近年来,我国切花菊产业飞速发展,出口数量逐年增加。北方地区出口切花菊基地集中在北京、河北和辽宁等省市,主要生产季节是5~12月,此时生产出口切花菊具有一定气候优势。此时南方气温较高且雨水较多,不易进行切花菊生产。此外,出口切花菊的主要市场是日本和韩国,因此北方地区具有生产出口切花菊的地域优势。笔者从事出口切花菊生产近20年,现总结一些切花菊栽培技术要点及关键技术,为规模化切花菊生产提供参考。

进口切花菊养护(切花菊的栽培技术)

种苗选择

首次开展切花菊生产,需要购买带根种苗或无根的插穗。种苗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株高6~8cm,侧生根20条以上,根系长度0.5~2.5cm,不长于4cm。茎秆粗壮,具有2~4片完全展开叶,生长势强,无老化现象。插穗要选择整齐度高、茎秆均匀、生长点完好、无病虫害的优质穗条。穗长5~7cm,插穗下部2.5cm的叶片要去除干净,上部具有2~3片功能叶。

种苗栽植

种苗栽植前,铺设花网,网眼规格为10cm×10cm,每个网眼栽植1棵切花苗,4~5行定植,每亩地可栽植约30000株。种苗栽植时,栽植铲垂直向下插入土壤3~5cm,然后向后用力,形成一个楔形的栽植穴,将种苗放入穴内,右手轻轻把栽植铲向后拔出,并向前推土,完成种苗的栽植。种苗栽植深度要达到2cm,并使根系舒展,与土壤紧密接触。栽植完成后,马上用大喷头人工浇定植水。

插穗直插

当选择购买无根的插穗时,下一步可选择扦插培育生根苗。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更多应用的是插穗直插技术。直插技术减少了育苗生根、种苗移栽等环节,商品花可提前采收5天左右,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在进行插穗直插前,先往栽植床上充分浇水,再按照花网的网格进行扦插,每网格1株插穗。如果土壤较松软,插穗可直接插入土壤中,如果土壤条件较差或者石子较多,可使用1~1.5cm宽的竹签配合,进行扦插。扦插完成后需覆盖白色地膜进行保湿。为了防止膜下温度过高,棚室外需要覆盖遮阳网,并加强通风进行降温。也可采用全光雾化保湿方法,节省地膜和遮阳网费用。采用此方法,每日需间断喷水或喷雾8~10次,以保证插穗不脱水。

大床宽沟边行密植

适当增加苗床宽度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种苗栽植数量,床面宽度可由传统的60cm增加到90cm,苗床高度为15~20cm,苗床为梯形,下底宽100cm。适当增加沟宽有利于通风,也使阳光更容易照射到苗床边部,能够提高边行效应,也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可将沟的宽度由传统的40cm增加到60cm。采用9格种植法,网孔规格为10cm×10cm,边行每孔栽植2株苗。采取此种方法,每行可栽植10株,每亩可栽植33000株。如出口市场定位在韩国或者内销,可采用网孔规格为9cm×9cm的10格花网,在同样的栽植方法下,每亩可栽植41000株。

病虫害防治

锈病 如发现病斑,应立即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后,立即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控,可轮换使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倍液和10%宝利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3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4~5次。在栽培条件控制上,要创造不利于病菌发生的栽培环境。菊花锈病冬孢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5℃~24℃,尤其是18℃~21℃最为适宜。因此,白天可尽量提高温度在25℃以上,夜晚温度保持在15℃以下,要加大通风换气力度,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抑制锈病孢子萌发。

蓟马 蓟马主要危害菊花的嫩叶和花瓣,叶片受害后出现黄白色失绿条纹,花瓣受害后出现萎蔫和瓣前端枯黄,导致失去出口价值。采取综合防治方法,首先要严格控制棚室外的杂草和其他成虫。棚室要安装防虫网,防止外面的成虫进入棚室。在棚室内悬挂蓝色诱虫板,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采用化学防治时,在小苗期,切花菊苗较小,农药容易喷施,不留死角。在现蕾期,花蕾已成,但花瓣还没有绽放,蓟马成虫不易躲藏。药剂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35%伏杀磷乳油12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北方地区出口切花菊栽培 | 技术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