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人际关系的左中右结构(人际关系的左中右是什么)

人际关系的左中右

人际关系是最难掌握的学问之一,重学帛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重新理解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界限和底线的,可以分为左,中,右。太左了,干涉别人的生活,引起纷争,太右了,被别人主宰,失去了自己,都不好。只有保持中间的状态,并且负阴抱阳,然后顺应于阴阳合和的变化,才能达到致中和的佳境。

第一,人际关系千万不能太左。

“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千万不要妄想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任何人,千万不要妄想去改变任何人,千万不要妄想去和任何人讲道理,千万不要去期待。

成年人只做选择,不做教育。不要妄想去改变对方。把头脑里一切的执念,一切的妄想,一切的期待全部破碎。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干涉别人生活的结果,就是拉仇恨,拉矛盾,引起纷争。非常不利。所以说,故强良者不得死。

结语:千万不出头,千万不干涉别人成为自己。千万不争无尤。

第二,人际关系保持自己的灵动无形的阳气,选择中的位份,。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表示有形的物质,“无”表示无形的气。 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产生于无形的气。

结语:保持自己处于无形的阳气中,灵动的阳气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表示道,表示道是产生一切的根源,“二”表示无形的气,“三”表示有形的物质。

道是产生一切的根源,道产生无形的气,无形的气形成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分化为万物。

学习以自然为中心,学习以道为中心。道法自然,清净无为。学习以别人为中心,学习成全别人成为他自己。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结语:永远做老二。

第三,在中的位份下抱阳,负阴而抱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

每个中正的状态,也还有阴阳。把每一个阴当成阳来享受。接纳每时每刻大自然最美好的安排,活在当下。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底线。守住自己的底线即可。

结语:活在当下,抱阳以对,享受每一个当下最美好的安排。

第四,在中的位份下顺应于变化,顺应于阴阳合和的方向。

“中气以为和。”

“阴”表示有形,相对不变的,局限于某种状态,某个范围,这里表示有形的物质。“阳”表示无形,运动变化,无所局限,遍布一切,这里表示无形的气。“中”表示内在的、无形的、适当的变化,

“中气”表示适当变化的气。“和”表示跟随、顺应等意思。

这句主要讲述外在有形的物质相对不变,难以灵动地顺应道的变化。内在无形的气运动变化,能够灵动地顺应道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保持如同气一般柔弱,适当地变化。

也就是“恒无欲”的状态,无所执着,无所偏好,中正的状态。

外在有形的物质相对不变,只能局部僵硬地体现道外在的变化。

内在无形的气运动变化,能够全面灵动地体现道内在的变化。

万事万物都是虚幻的,如梦幻泡影,都是每时每刻无常变化的,如雾亦如电。

所以僵硬地执着自身的观念是不能够完好地顺应事物的变化,我将把它作为学习的最大原则。

整个关系既有阴阳的自动谦虚自己,处于若即若离中间的位份,还抱持自身的皎洁的光芒,抱持自身的阳气灵动,无形变化以达到阴阳合和,和谐合一的佳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人际关系的左中右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