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有自高自大吗(有自高自大这个成语吗)

自高自大,十有八九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袁绍手下文臣谋士极多,许攸也许并不算突出的一个。但他却在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中,大放异彩,出尽了风头。可这个人又过于自傲,以为立下不世之功。经常在人前显摆,终于被许禇杀掉了。

袁曹官渡相持之时,曹操粮草告急的文书侥幸落入许攸之手,上天给了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他迅速把情况向袁绍做了报告,并提出两路进击的作战计划。在袁绍实力绝对碾压曹操的情况下,这算是比较高明的计谋。但袁绍表现的很不屑一顾,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并不采用他的计策。

袁绍说这是敌人诱敌之计,心底上对分兵进攻许都的战术还是认可的,只是担心这是个坑而已。但他宁可相信这是个坑,也不相信许攸的话,说明他对许攸是不信任的。在这之前,许攸并没有给袁绍出过什么高招,关键时刻袁绍更不会听他的意见了。

同时,袁绍不仅仅是对许攸不信任,而且很有可能是厌恶了。当他听说许攸的“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时,简直怒不可遏,根本不去辨别真伪,直接认定许攸是曹操的奸细,权且“寄头在项”,“今后不许相见。”可见两人平时的关系也不咋地。

许攸在绍营本身就无存在感,现在又遭此无情打击,自然憋气愤懑,欲自刎而死,经手下要解劝决定去投曹操。操当然知敌对阵营谋士反水的利害,吐哺握发,倒履而迎。许攸为曹操出了烧毁乌巢粮草的计策,助曹操一战成功。虽然我们并不能排除许攸投曹之前,曹操就有烧敌粮草的打算,但这不能抹杀许攸在其中的功劳。有情报,有谋略,使敌我双方的态势更加明朗,统帅也更容易作出正确决策。

后曹攻打冀州时,久攻不下。许攸在冀州为官多年,深知冀州地利,又向曹操献上绝漳河之水淹之的计策,果然又破了冀州。许攸可以说在曹操最终战胜袁绍这件事上,的确是立了大功的。

许攸的小心脏开始膨胀了。也许自他当了谋士之后,还没有出过这么大主意,还没有取得过这么辉煌的战绩。他觉得自己可以与当时的最高统帅平视了。在城门口,他见了曹操,直呼曹操小名,“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曹操度量大,笑笑没有吭气。见了许褚,又说,“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禇不惯着他,也要为阿瞒出气,一剑把他的头割了下来。曹操说,我们是好朋友,开个玩笑,你杀他干嘛?许攸白死了,死在他的嘴上。

我们有很多人,在单位里或许也是个不被重视的角色。整日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挂在嘴上,天天报怨怀才不遇。偶然取得些许成绩,就觉得了不起,有了可以平视甚至小看周围同事或者领导的资本。他本身也许并无恶意,只是穷极之后的炫耀自夸,想刷刷存在感,过过受人尊重的瘾。但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会让别人很不舒服,”有功劳了不起啊?”大家会把你的功劳抹杀至零,而且还会产生很深的敌意,严重影响自己的进步。一个人的功劳,领导和同事心里都有杆称,用不着天天向人吹嘘,让别人仰视你、跪拜你。既要做得了大事,又要煞得住傲气。功劳既小而又目中无人,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祸端。

许攸的谋略和他的性格特点反差太大。他的死很令人感慨。

有自高自大吗(有自高自大这个成语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自高自大,十有八九会给自己招来祸端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