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海宁陈家在哪里(海宁陈家后代)

海宁陈家四次接驾说明了啥?乾隆就是我家的娃

作者:金满楼

在金庸大作《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被写成了乾隆皇帝的同胞兄弟,此说虽然在史实上显属虚诞,不过也不能说作者完全毫无凭据。

史实上,“乾隆乃海宁陈氏之后”的传言在清末民初已经是沸沸扬扬,金庸的灵感也主要来自于此,并非自己的凭空想象。

说乾隆是海宁在京为官的陈世倌之子,也确实有一些可以说叨的东西,如有传闻说,海宁陈家有乾隆亲笔题写的两块堂匾,一曰“爱日堂”,一曰“春晖堂”。

认真说,这两块匾可不简单,前者典出汉代扬雄《孝至》中的“孝子爱日”,后者典出唐代诗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海宁陈家在哪里(海宁陈家后代)

众所周知,这些都是主张孝亲、颂扬母亲的名词名句,以此旁证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似乎也不无道理。

更让人觉得大有玄机的是,乾隆六次南巡中,有四次到海宁并每次都住在陈家“隅园”,后又亲笔将之改为“安澜园”。

事后,乾隆还命人绘制园图并在圆明园中也仿造了一处,而且同样取名“安澜园”。

以此而论,“乾隆乃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不过,据清史学家孟森先生的考证,海宁陈家确实有这两块匾额,但并非乾隆而是康熙所赐,时间分别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这两块匾额,是应陈家的两位官员、即康熙朝侍读学士陈元龙及陈邦彦前后奏请而书,这事与乾隆毫无关系。

海宁陈家在哪里(海宁陈家后代)

至于说到乾隆四次到海宁并都住在陈家一事,这恐怕与海宁陈家仕宦之盛及乾隆南巡的目的有关。

在《书剑恩仇录》中,其实有这么一段话,当时乾隆对陈家洛说:

“你海宁陈家世代簪缨,科名之盛,海内无比。三百年来,进士二百余人,位居宰辅者三人。官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者十一人,真是异数。”

这段话,并不是金庸随口所说,事实上他是有历史依据的,而这话的出处其实来自陈氏后人陈其元所著的《庸闲斋笔记》,只是数据有所夸大。

金庸说陈家出了“进士二百余人”,原文其实是“举、贡、进士二百数十人”,不过这也无妨,因为这数字已经足够说明海宁陈家科运之旺、仕宦之盛了。

试想啊,乾隆南巡浙江海塘工程,到了海宁这样一个小县城,难道还能找到比陈家更适合接驾的地方?

海宁陈家在哪里(海宁陈家后代)

乾隆改陈家“隅园”为“安澜园”,据说是因为居此园中可闻潮声,改其园名也透露了乾隆四次前往海宁的目的,即视察钱塘江海塘工程,以求“海水永靖、波澜永安”。

这一点,从乾隆所写的《观海塘.志事诗》中的“海宁往何为,欲观海塘形”等句也可看出。

乾隆在位期间,曾经六下江南,多数人认为乾隆是游山玩水、贪图享乐。当然,游山玩水也不假,因为其中有四次乾隆是奉母旅行,以尽孝道,这也算过得去。

不过,乾隆南巡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巡查地方、巡视江浙海塘工程,尤其后者,更是乾隆眼中的重中之重。

乾隆重视海塘工程并不奇怪,因为自隋唐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迨至明清,苏、松、杭、嘉、湖一带已成全国最富庶之地,不仅经济繁荣,而且人文繁盛,为朝廷所倚重。

乾隆时期,由于海潮北趋,浙东北一带潮患告急,一旦海潮冲破海塘,势必严重影响清廷税收及漕粮征收。

海宁陈家在哪里(海宁陈家后代)

由此,乾隆自二十七年(1762年)后四次亲临海边检查海塘工程,并曾亲试打桩,以示重视。

“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到乾隆晚期,浙江境内自金山到杭县、钱塘江南岸自宝山至金山各建成了两百余里的鱼鳞石塘及块石篓塘。

而当年这些耗费巨资的海事工程,至今仍在发挥挡潮防患的作用,可谓功莫大焉。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前往海宁、海盐一带寻访一二,不难找到。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海宁陈家四次接驾说明了啥?乾隆就是我家的娃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