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动机性推理是什么意思(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

动机性推理

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指的是为先期带有情感投入的立场、理念或信念进行辩护的一种偏差性的心理过程。

朱莉娅·加莱夫说“某些信息和想法仿佛是我们的天然盟友,我们希望它们能占上风,也会挺身而出为它们辩护。而剩下的仿佛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希望能把它们踩烂。”

对于这个世界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我们需要通过一种内部解读加以理解。有些解读对我们的身份认同至关重要。我们所偏爱的那些解读不仅支撑着我们的世界观,而且帮助我们确认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或者确定我们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善良、有价值的人。

这些表述和信念满足了我们的基本心理需求,比如对控制感的需求。每当这些观念受到挑战时,我们无法冷眼旁观且处之泰然。我们会坚持己见,并启动所谓动机性推理的心理机制。

我们会不惜代价为我们的核心信念辩护——不管思路是否有条理,对近在眼前的真相也视而不见。我们会在必要的时候编造事实,并把于己不利的内容全部屏蔽。我们会沉溺于奇幻的思维方式,并在必要时根本不考虑内在一致性而进行主观决断。

上述这些心理现象统称为动机性推理。总的来说,人类还是相当擅长这种“推理”的。 动机性推理始于心理学上的所谓“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利昂·费斯廷格于1957年率先提出该理论。他认为,如果我们同时收到两类互相矛盾的信息,就会引发心理上的不适感。我们本来坚持某种信念,但现在我们收到的信息却推翻了这个信念。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理性、客观地化解这一矛盾。根据新信息的特点和准确性,我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放弃原来的想法。但是,假如信念是发自内心的,要想再改变它就非常困难了。如果它是关乎我们世界观的核心理 念,强行改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进一步放大认知失调效应。

无视新信息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我们会质疑信息的来源,也会掩饰其潜在的含义,甚至会故意编造阴谋来解释它。

事实上,对常见的信念而言,动机性推理是普遍预先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会纷纷组织起来,使出各种文过饰非的手段,发出各类有违真相的信息,对生物进化、全球变暖、疫苗失效、男女同工不同酬、转基因生物(GMO) 安全,甚至是地球的球面对称等问题和现象视而不见。它们就像治疗认知失调这个伤疤的膏药——还得多涂一些。

我们收到的很多信息都带有主观色彩,或者需要一些主观判断。正因为如此,动机性推理才更容易发生。科学研究不见得尽善尽美。如果成心要否定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我们总能够挑出一些毛病。没有完美无瑕的信息来源,人类也总是会犯错,因此总有的说。不同渠道提供的消息也不尽相同,因此哪一个能够减轻你的认知失调,你可能就会选择哪一个 。

哪怕大家对某件事的看法一致,我们还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解读 它。财富既可以意味着成功和睿智(正面评价),也可以解读为腐败和贪婪(负面评价)。同样一个人,他可以刚勇无俦,也可以头脑简单;可以坚定不移,也可以顽固不化;可以是一个坚强的领袖,也可以是一个邪恶的独裁者。怎么评价他,全在于你的视角。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会对其所属的政党有一种认同感,而且也愿意相信他们的党员都是德才兼备的人,而其他政党里大多是爱说谎的傻瓜。当然,这种一分为二的看待方式也有严重程度之分(与你对某个信念投入情感的程度有关)。例如,对某个信念你可能只是略有好感,又或者这个信念是你的世界观和身份认同的基石。再如,对于某些政见,你可能是略有偏好,也可能是相当偏激。

动机性推理是什么意思(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动机性推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