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一切无妄皆为虚幻(一切无著)

说说易经:一切“无妄”,无非自然

文/文孟君

易经“无妄”卦,其“九五”(如图)爻辞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一切无妄皆为虚幻(一切无著)

其含义是,无有虚妄之疾病,勿需用药,就会自愈。《象传》说:“无妄”之疾所用之药,不可试用。

其中,“无妄”,无有虚妄,真诚的意思。“试”,试用。

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由上下两个单卦各三个爻构成,这六爻的爻位,自下而上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

易经符号阳爻“⚊”统称作“九”;阴爻“⚋”统称作“六”。“无妄”卦由下上数第五爻序位是“五”,又是阳爻,就称作“九五”。

北宋大儒程颐,解读此爻道:“九以中正当尊位,下复以中正顺应之,可谓无妄之至者也,其道无以加矣。疾,为之病者也。以九五之无妄,如其有疾,勿以药治,则有喜也。人之有疾,则以药石攻去其邪,以养其正。若气体平和,本无疾病而攻治之,则反害其正矣,故勿药则有喜也,有喜谓疾自亡也。”“人之有妄,理必修改。既无妄矣,复药以治之,是反为妄也,其可用乎?故云‘不可试也。’试,暂用也,犹曰少尝之也。”(宋程颐《伊川易传》)

程颐认为,“九五”以中正而当尊位,下面“六二”又以中正与其顺应,可谓是“无妄”(无有虚妄)之至者,其道无以复加。“疾”,为病者。因“九五”无有虚妄,如若有疾,也勿需用药治疗,就会痊愈。人如生病,可用药石攻克、祛除其邪气,以培养其正气。若气、体平和,本无疾病却要治疗,反而损害正气,所以,“勿药”则“有喜”。‘有喜’,是说疾病自愈了。人如有虚妄,理当修改。既然无有虚妄,又用药治疗,反而是虚妄,怎么可以呢?所以说“不可试用”。“试”,暂用,犹说“少尝”。

关于“无妄”之“疾”,南宋理学家朱熹说:“问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无妄之至,何为而有疾?先生曰:‘此是不期而有此,但听其自然,久则自定,所以勿药有喜而无疾也。’”(清纳兰性德《大易集义粹言》)

有人问,“九五”阳刚中正,居于尊位,达到“无妄”之极,怎么会有疾病?朱熹认为,此病是不期而有的,只要听其自然,久了自然痊愈,所以,不需用药,就会痊愈无恙。

清儒程廷祚,进一步解释道:“无妄者,实理自然之谓,少有作为而即害之矣。卦至九五,纯刚之天德,已深入于心体,缠固而不可解,疾犹烟霞痼疾之疾,非谓实有为之病者也。药,所以攻疾,无妄之疾而可攻乎?五之有疾而勿药,与二之有田而不耕获、不菑畬同意,皆恐人以作为害之也。”(清程廷祚《大易择言》)假设

在程廷祚看来,“无妄者”(无有虚妄者),实际说得是“自然之理”,稍有作为即会有伤害。“无妄”卦至“九五”之爻,刚阳纯粹的天德,已深入于心体,缠固而不可分解,所谓“疾”,犹如“烟霞痼疾”之“疾”,不是说真有疾病。“药”,是用以攻克疾病,“无妄之疾”,何以攻克?“九五”有疾而勿需用药,与“六二”有田而“不耕获、不菑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问开垦,不问菑畬)具有同样的内涵,都是担忧人有所作为反而会有损害。

程廷祚的阐释,颇值得关注的是:“无妄之疾”,其实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一种“天德”,就是“不虚妄”,顺应自然之理。犹如“烟霞痼疾”之“疾”,爱好山水以致成癖。极具“无妄”之心者,只问“天德”,不问“无妄之疾”,更不论“用药”了,根本不会产生一点人为干扰的意念。是一种纯粹的“无为”!

宋大诗人苏东坡,更是发挥道:“善为天下者不求其必然,求其必然乃至于尽丧。无妄者驱人而内之正也,君子之于‘正’,亦全其大而已矣。全其大,有道不必乎其小,而其大斯全矣。古之为过正之行者,皆内不足而外慕者也。夫内足者,恃内而略外,不足者反之。……九五以五用九,极其用矣,用极则忧废,故戒之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无妄’之世而有疾焉,是大正之世而未免乎小不正也,天下之有小不正,是养其大正也,乌可药哉!以‘无妄’为药,是以至正而毒天下,天下其谁安之?故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宋苏轼《东坡易传》)

东坡先生认为,善为天下者,不谋求“必然”,谋求“必然”,将会导致失掉一切。“无妄者”驱使人向内正己,对于“正”,君子只在乎成全其大节,有道不必在乎小节,而其大节即可成全。古来践行“过正”者,都是内心并不自足,而借助他求。内心自足者,足以恃内而忽略外在其他,不足者却相反。“九五”处“五”之尊位,用“九”之刚阳,刚阳之用至极,然而达到极点,就担忧废弛,所以告诫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无有虚妄之疾病,勿需用药,就会自愈)。“无妄”之世而有“疾”,是指“大正”之世,未免有些 “小不正”,天下有“小不正”,才养成“大正”,怎么可以用药呢!若以“无妄”作为“药”,是以“至正”而危害天下,天下有谁能够安身?所以说“无妄之药,不可试也”(“无妄”之疾所用之药,不可试用)。

在东坡先生看来,君子在乎“大节”之“正”,不拘泥于“小节”之“小不正”。“大正”之世,有些“小不正”之疾,是正常的,“水至清则无鱼”。切不可以“至正”来求全责备,苛求小节,使天下无人能安。

可见,为天下,“大正”即可,“过正”“至正”都有“欲求”之义,有欲就有“妄动”,就会侵害他者,悖逆自然之理,搞得大家都不安身。

一切“无妄”,无非自然!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说说易经:一切“无妄”,无非自然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