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人品与文品俱佳,千古第一才子—苏东坡的故事《敬畏之心》

葛小亭 / 原作

曾昭安 / 改编

查加伍 / 绘画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1. 公元1079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湖州担任知州时,便下决心革新除弊,施惠于民。短短几个月内,为了解民情苏轼的足迹就几乎踏遍了湖州的每一个角落。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2. 一天,苏轼闻听湖州有个叫蔡福的农民,是个种田的能手,在当地很是出名。苏轼便差人带着轿子去了蔡福家里,意欲邀请蔡福到苏府一聚,也好让自己得以结识能人。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3. 几天后,当得知蔡福已经快到的时候,苏轼便忙着在屋里换衣裳。苏轼换了一身崭新的行头,连靴子都差人买了双新的,整个人精神抖擞、光彩照人。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4. 打扮完毕,他便又问身边人,头发是不是还不齐整,衣服是不是哪个地方还有褶皱。仆人打趣苏轼,说他见皇帝也没像今天这样隆重!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5. 蔡福和苏轼在正厅见面,双方对坐在正堂两边的椅子上。蔡福看着苏轼,感觉如坐针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紧张得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只顾着喝茶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慌张。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6. 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出现了。要说蔡福见了苏轼如此紧张还能理解,但当苏轼见了蔡福,居然也稍显紧张,刚开始跟蔡福说话的时候,竟慌张的几句话都说得结结巴巴,而且还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7. 苏轼问蔡福,见到他为何如此紧张。蔡福回答,说苏轼是一方父母官,而且诗文名动天下,浑身上下都是大本领,他一个农民小老儿见了自然感到紧张。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8. 说完,蔡福壮着胆子问了苏轼,说感觉苏轼和自己说话,怎么也有点忐忑。苏轼笑着点头,算是承认了自己内心的紧张。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9. 蔡福又问为什么。苏轼双手一摊,对他说:“你是种田的能手,远近闻名的庄稼大户,你也是一个有一身本领的人,我一个只懂得诗文的人,见到了你这样一个有本事的人,焉能不紧张?

敬畏之心的典故(敬畏之心的出处)

10. 苏轼一番话语毕,和蔡福相视哈哈而笑,整个屋里的气氛显得空前的轻松。但更让蔡福感动的,却是苏轼对一个农民的敬畏之心,其实归根到底是人性上的光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人品与文品俱佳,千古第一才子—苏东坡的故事《敬畏之心》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