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脚盆鼓的由来(脚盆鼓的前世今生)
赤壁非遗脚盆鼓:变化中走向兴旺
史料记载:赤壁大战之后,脚盆鼓就成为了赤壁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白喜事和节庆的时候,总能听到脚盆鼓的声音,这一风俗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达到最盛,并发展出“栽田鼓”、“挖地鼓”、“节庆鼓”、“坐丧鼓”等分支鼓种。变化中走向兴旺赤壁脚盆鼓
►赤壁境内有条河叫陆水河,水量充足,从古到今滋润着两岸良田。据传,大旱年头河水不见枯萎,从未断流。赤壁有一种民间乐器叫脚盆鼓,清脆响亮,从古至今滋润着庄户人的心田。据老一代艺人说,灾难年份鼓声更见豪迈,从不偃息。
►民间脚盆鼓大头口蒙上牛皮,牛皮鼓面有阳阳八卦,鼓身象一只木脚盆,打鼓人系一根腰带,彩带上斜插一根弯弯棍,棍头挑着木鼓边,一手扶鼓一手击鼓,鼓点有单点、双点、混合点等。
►脚盆鼓兴于三国,说的是曹军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急于荡平东吴八十一州。主帅孙权临危不乱,动员沿江百姓合力抗敌,击鼓摄敌。家家户户以脚盆作鼓身的脚盆鼓,便在赤壁境内诞生了。两军对阵中吴营鼓声大震,曹军一鼓畏,二鼓寒,三鼓胆丧之,大败而归。
►脚盆鼓为破曹军保赤壁立下汗马功劳,有了妙传的开始就该有奇妙的延续。惊涛拍岸的赤壁,注定这块地方为强权争夺的要地。三国之后千余年间,莼川大地狼烟四起,战事频繁。兵生于民间存于民间,为鼓励多生养男丁,以满足扩军的需要,脚盆鼓变成了催生的鼓乐。古老的赤壁滩头,经常能见到这样的场面,谁家生了男丁,报喜和祝贺的脚盆鼓声响彻云霄:姐生崽,妹送糖,两斗糯米折猪羊,三两黄纱织成幅,恭喜贵府添个郎。
►脚盆鼓催生将鼓乐融进了生命,一丁一鼓成了赤壁千年的习俗,然而,这带有姓别岐视的鼓乐,并不能为先民带来快乐。在拂去战争硝烟、建设和平家园的日子,脚盆鼓象木脚盆一样回到平民中间,发出和谐的声音,既保留为新生命催生的风俗,又为婚丧嫁娶、集体劳作而鼓乐。据记载,民国十四年,赤壁百日无雨,庄稼人联合起来车水保墒,旱情愈大,鼓声愈响,水车愈欢。旱魔被鼓声驱走,留下的鼓歌在青山绿间回荡:栽田上岸脚打泡,眼望禾苗节节高,久旱无雨心头焦,车来河水把田浇,何日望得谷穗饱……
►古风浩荡的赤壁,近代改编了赤壁脚盆舞《喜庆丰年》,集民乐、民歌、民舞之长,让脚盆鼓响彻鄂南,响遍荆楚。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赤壁非遗脚盆鼓:变化中走向兴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