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批判评价(我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批判与评价)
我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批判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的经典拳论,很多人把它奉为圭臬,甚至还有一些人弄不明白拳理与拳论的关系,以至于把它当作拳理来衡量太极拳。
我也认为王宗岳的拳论很好,也经常引用他的一些句子,这是因为他的拳论大体上来说并不差,主要是他的拳论认知度比较高,引用他的话容易被别人认可,也比较有说服力。
但是,我并不认为他的拳论像有一些人认定的那样至高无上。
我认为他的拳论有一些毛病,最主要的就是用了夸张的写法,这在论文中是不严谨的,也是不专业的,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误导别人。
比如“耄耋老人而能御众”,这句论断是极其错误的。
站都站不稳还能御众吗?
世上没有这样的老人,更没有这样的技术。因为人老体衰,体能不行任何技术都无法运用,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使是佛祖,年老了也要涅槃。但是正因为有这句话,有的人就一直不把力放在眼里,不把体能放在眼里,总以为有别的能量,总是夸大了技巧的作用。即使在现实中屡屡被打脸也不反省是理论错误,偏执地认为是没练到家。
我的师爷是把力与巧对立统一认识的,他认为力是首要的,无力巧难使。力是能量,巧只是方法、手段、技术。
还有,他为了强调后天学力,而批评先天之力,特别是批评“壮欺弱”、“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让一些糊涂的人以为正宗的太极拳是“慢打快”,是“无力打有力”,“弱能欺壮”。实际上他只是为了强调后天学力,强调后天学习的技能,因为先天的不用学,并非反对力,反对快,反对强壮。
但事实上他的这一论述引起了众多人的误解。所以有的人拿他说事的时候,我就告诉他:“王宗岳的拳论即使是宝山,你也是空手而归”。为什么?因为他根本理解不了拳论,而是凭相当然,从字面上理解,根本没有理解王宗岳的衷心和文中真实的意思。
“耄耋老人而能御众”、“无力打有力”、“慢打快”都是反智的,是违背常识的,不要说太极拳是与常识不同的,有些地方不同,但多数时候是相同的。
再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也是夸张的说法。
夸张是修辞,跟前面我批评有的人“把打比方当真”是一个道理。“白发三千丈”你真的以为有三千丈的白发?“鲲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你以为真的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有的人对这些夸张可能不信,因为太悬殊了、太明显了,但有的人就爱信“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所以有人还会表演雀不飞,表演不了不惜作假。王宗岳的本义无非是强调灵敏,强调触觉敏感,有的人就信以为真。非常可叹!
这些,严格来说都与王宗岳无关,只是读者没有正确理解,但他的文论不够严谨也难辞其咎,事实上引起了很多人的误解,弊大于利。
我要批评的是:从王宗岳的拳论来看,他的太极拳水平并不高。这可能会有一群人嗷嗷乱叫,但事实就是如此。
王宗岳提出的“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推出的结论就是柔定胜刚。
这是极大的错误。
刚克柔是常态,柔克刚需要时间和数量等条件,并不适合太极拳对抗中的一触即发。
柔只是在化中那部分起作用,在缠上那部分起作用,在粘、黏、连、随那部分起作用,而最终克对方,发起对方,打倒对方,击败对方的还是刚起的作用。如果真正是人刚我柔,那么一定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背势的甚至被打的一定是我。
这还不算。
真正能看出他技术有问题的是“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现代太极拳习练者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太极拳的真谛而接受,都受它的误导,人家给个力就退。岂不知一退就溃,人家一跟进来就赢,自己就输。
这说明他不会人进我进的技术,不会打截劲。
在他的同时代,形意拳早就提出了“硬打硬进无遮拦”。这个“硬打硬进无遮拦”并不是硬顶,而是顺着对方的来力进。
对方进,我也进,这一点绝大多数练太极拳的理解不了,他们都以为这是顶。这一点,只有极少部分人会了,有的人在实战中逼到了也能偶尔用上,但并不是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这就是转化和打化,要顺着对方的来力方向进,不是正顶,就好像对方用枪来刺,我贴着他的枪杆进去刺他,因为贴他,所以算是横拨,化了对方的直来的劲,并且自己的劲还过去了。
因此,从王宗岳的拳论中只能看到退化和柔化,看不到转化,看不到进化,看不到打化。即使有转化,比如他说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像车轮一样的转也是比较低级的,能在接触点上分阴阳,在接触点上像车轮一样转才是高级的。
综上,我认为王宗岳的拳论并没有一些人认定的那么好,只是比多数人好。即使这一般的好,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而他对太极拳的对立统一的理解并不彻底,对转化、进化、打化几乎没有什么认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我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批判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