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王宗岳《太极拳论》得自(王宗岳太极拳论翻译)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无一浮词

王宗岳《太极拳论》得自(王宗岳太极拳论翻译)

王氏之论是“真正过来人”之语。

我们置身文明转型期,传统文化的凋零让人痛心。

人们倘若批驳、推翻王宗岳,至少得站到与王氏同一理论层面上,经由智慧的较量、功夫实修之印证才行;不能摆出“我是无赖,我怕谁”的派头,说人家不中就不中,这哪成啊?!

人们常说,在太极之理的指导下,求证出太极功夫来,我看未必如是。

以愚之见,太极拳并非是“理”,而是“事”;也就是说太极拳是实证、实修的功夫。“功夫不到总是迷”,这是沙国政前辈之语。以我的感悟,古人并非是根据太极之理而编造出太极拳来的,那么太极拳从何而来的呢?我认为起初的太极拳必是如张三丰这样的高功夫之人,在高功态时随心所欲衍化而来的。

王宗岳《太极拳论》得自(王宗岳太极拳论翻译)

太极拳必是功态的产物,是真正灵感之作,是身处功态中高功夫之人的酣畅淋漓之作。我在功态中也常有此冲动,我可以在身心清明的功态效应下,随意演化出一套拳法(过后,就难以再来重复该拳法了)。

高功夫之人必是在定慧双修的功态效应下,衍化出了浑厚之中蕴含轻灵的拳法。至于说太极劲法的去来无滞,则是混元一体(混沌未分的无极态)“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衍化出的太极阴阳二气之所为。

以我的看法,“太极”的叫法,也未必是起初就有的,拳架衍化、定型过程中,拳理、拳法越来越清晰起来,先人才以“太极”之名符之。古人以“太极”为名记命名此拳,可以想见是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以“太极”为线索实证此拳的根本要义啊。

拳学之道向来是拳功一体的。就说张三丰真人吧,他是合道之真人,举手投足无一不是功,也可以说无一不 张三丰是道学、武学的集大成者(我在陕西宝鸡“金台观”看到过张三丰真人刻在石碑上,据说是用西瓜皮写出来的书法,那真是有味道啊!),在张三丰真人之后,道学、武学日渐分离,原因在于弟子们性情、禀赋各有不同,再加上本人聪慧颖悟的层次不同,术业有专攻了;后人得到的东西也就愈加支离破碎了。张氏之后,流布于民间的太极武学日益远离了孤修与静坐的道学修炼。

太极拳流传至今日,许多人不知道气功和太极拳本就是一家的,这着实让人为之叹息。其实,气功和太极拳本无实质性的差别。气功的高境界,与太极大成之境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可以肯定地说,倘若气功的火候真正到了,不修太极,也能打出太极劲,也就是修炼出太极功夫来;太极拳的上乘境界,也必定是高功夫的气功境界,这也是肯定的。

遗憾的是,如今许多太极拳修炼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人私底下偷偷摸摸地习练一些气功功法,却又不敢承认其事,惟恐师父责怪啊,又怕别人对之侧目以视。而现在的气功修炼者也多摸几下太极拳架,人问之,答以打太极,而不敢承认修炼气功也。气功本无错,错的是我们后人之不肖啊。

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确是真悟者的话语,“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不悟者,说不出这样的话语。

太极拳是“无极”衍化出来的,拳论交代得很清楚,我们站无极桩的依据就在于此。修炼太极拳倘若不明“无极”,就不可能真地打出太极拳的味道来。

无极动,太极生,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衍化开来,就是太极拳架。

修炼太极拳的人,你不真正尝到“无极”的滋味,不知晓“无极生太极”之“灵动”的甜头(类乎张三丰“得之者,常似醉”之语),你怎么可能懂得太极拳的真谛呢!而这正是一代宗师王宗岳所要告诉我们的。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拳论将混元气的开合、衍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太极拳可以说是用骨头打出来的拳,松沉劲出来之后,身体会外松内沉,肉松骨紧,皮松筋紧。松沉劲就是一股整劲,更无别样整劲也。有的人误把肌体绷紧产生出的劲当作整劲,则大错矣,因为此劲貌似整劲,实则内部脆弱不堪,毫无生机可言。倘遇内家高手,仅凭单指功夫,破之则开矣。

太极功夫应当向着虚无空灵之境迈进,到了虚无空灵这一层次,就能清楚王宗岳“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真正含意了;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也正是气功高功夫态能够切实印证的一种功态示相。我们不能倒果为因,古人印证出的东西,我们不能轻易断定其对与否,应当本着求真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探索出太极真谛,也就是说要凭借切实的实修来印证拳论,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后”了。

姑且言之,言不及义,笑他骂他,权且由他。

俺是山东人,仲由(子路)的后人,俺是实心肠,心直口快,言重之处还望大家多担待些。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文中介绍的功法,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练习。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无一浮词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