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广场白色方石作用(太和殿白石台基)
从太和殿广场上的白石方砖 聊聊清朝的“法驾卤簿”
在故宫太和殿的南面,是巨大的太和殿广场,面积足有三万平方米。从太和殿三台上向南望去,会发现在广场地面上,左右各有一行白石方砖,北窄南宽,呈“八”字形一直延伸到太和门,而且是每隔1米砌嵌一块,细数每行约100块。那么,这些排列规则的白石方砖到底是干啥用的呢?
太和殿广场
很多人在游览紫禁城时并没有留意到这两排白石方砖的存在,因为它们太不起眼儿了,其颜色早已与几百年的海幔地面接近,即使有人意外的发现了它们,也不会想到当年它的用途。
广场上的白色小方砖
据查,这些白色小方砖叫“仪仗墩”,是清代皇帝出宫或举行大朝礼时,仪仗队的基准站位点。每当举行大典时,仪仗人员都会站在一块白色小方砖上,以保持队形的整齐划一。
这就是过去仪仗队的基准点
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朝的时候,为显示皇威,从太和殿廊檐下开始,直至天安门外,沿御路两侧,都设有威武雄壮的仪仗队,这种规制叫做“法驾卤簿”,即皇帝法驾出行的车马仪仗制度。届时,旌旗蔽日,富丽堂皇,声势浩大,充分显示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威严。
据说,盛大典礼的仪仗队伍中有人举着旌旗、令牌、礼器等器物,威风凛凛;有的人搬着皇帝要坐的龙椅、抱着尿盆、唾壶等日常用品,也是气宇轩昂;而且在队伍中不光有人,还有大象,取太平圣象之意。
说说“法驾卤簿”
法驾,即天子车驾。卤簿,是指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的目的不同,仪式亦各有差别。
九龙曲盖
紫芝盖
单龙赤团扇
五雷旗——蓝雷旗
经查阅资料:皇帝法驾卤簿所陈列的仪仗与大驾大致相同,法驾卤簿中的玉辇,由金辇和礼舆代替,导盖、拂尘、盥盆各增加了一件变成了两件、唾壶减少了一个、仪刀、豹尾枪各减少了十把变成了二十把,五色华盖增加了十个变成了二十个,双龙扇十六柄增加了十二柄,五色金龙纛二十个,减少了二十个,钺、星、卧瓜、立瓜、吾杖、御杖、引杖等都由十六件变成了六件,减少了十件,其他的都与大驾卤簿相同。
清代 静鞭
资料显示:皇帝銮驾卤簿,前面设有导迎乐,先是两根戏竹,接着是六根乐管、四根七孔笛、两根笙、两面云锣、一面导迎鼓和一副拍板。依次是四御杖、四吾仗,立瓜、卧瓜、星、钺各四,十面五色金龙小旗、十面五色龙纛、十面双龙黄团扇、十面黄九龙伞、一柄九龙曲柄黄华盖,接着就是皇帝乘坐的步辇了,皇帝的步辇后是持佩刀和执枪的大臣和侍卫。
皇帝骑驾卤簿出行时,首先在前列奏军中典雅庄重的音乐,间歇有比较清雅的音乐,乐器列有十六个铜器喇叭,大小各八个,八个唢呐,接着是两面云锣、两根龙笛、两根平笛、两根乐管、两根笙、四面铜鼓、“二金”、两个“铜点”等一些其他的古代乐器。
在骑驾卤薄中,皇帝可乘轻步辇或骑马,在轻步辇或马的前面也有各种仪仗,与銮驾卤簿中相同,数量上有些微变化,轻步辇前面有十名佩刀大臣导路,后有两名佩刀护卫,护卫后跟着是豹尾班侍卫,其中执枪者十人、佩仪刀者十人、佩弓箭者十人,可谓声势浩大,威风凛凛!
紫禁城,微不足道的小地方都可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段被后人忽视甚至遗忘的历史,这就是紫禁城真正的魅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从太和殿广场上的白石方砖 聊聊清朝的“法驾卤簿”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