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背叛曹操的人(背叛曹操的谋士)

几次三番背叛曹操,全都安然无事,后被老朋友出卖了

提到昌豨这个人,恐怕知道的不多。豨,念xī,意为罕见的大野猪。大概是生他的时候,他爸爸梦见了一头大野猪吧!

昌豨是山东泰安人,黄巾起义后,他和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人共同举兵,形成了一股地方武装,史称泰山诸将。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昌豨等人曾带兵帮助吕布。曹操击败吕布之后,泰山诸将吓得都藏了起来。

背叛曹操的人(背叛曹操的谋士)

曹操呢,非但没有怪罪臧霸等人,反而招降了泰山诸将。这是因为,曹操知道自己最大对手是袁绍,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根据曹操对臧霸等泰山诸将的了解,他们这股势力虽然长期活跃在青徐一带,但却非常有自知之明,并没有逐鹿中原的打算。

为了拉拢他们,曹操封臧霸为琅琊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孙观为北海太守,尹礼为东莞太守,孙康为城阳太守,昌稀为东海太守。

虽然曹操很大方地“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但他们几个始终“听调不听宣”。特别是昌豨,一有风吹草动就造曹操的反。

背叛曹操的人(背叛曹操的谋士)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派遣刘备堵截北上投靠袁绍的袁术。刘备乘机刺杀徐州刺史车胄,控制了徐州地区。

作为徐州的地头蛇,昌豨并没有反抗,反而投靠了刘备。气得曹操亲自东征,结果刘备战败,关羽被擒,昌豨又投降了曹操。

曹操虽然心里对昌豨一百个不满意,但考虑到自己与袁绍的大战一触即发,不敢得罪泰山诸将,所以没敢把昌豨怎么滴。

结果呢?官渡之战时,袁绍派刘备攻掠汝南,昌豨又积极响应刘备的到来,造了曹操的反。这次可把曹操气坏了。

背叛曹操的人(背叛曹操的谋士)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曹操派张辽和夏侯渊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昌豨,并将他包围在东海,眼看昌豨就要倒大霉。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张辽跟昌豨俩人私底下有交情。两军交战了几个月,三公山一直没打下来,曹军的粮食就要吃完了,

夏侯渊正准备撤军的时候,张辽对夏侯渊说:我看昌豨天天对我使眼色,放的箭也很稀疏,好像有投降的意思,我去劝劝他。

张辽孤身一人到三公山拜访昌豨,昌豨十分高兴,领着妻儿老小,跟张辽吃了顿饭,然后就跟着张辽去见曹操了。

背叛曹操的人(背叛曹操的谋士)

碍于张辽和泰山诸将的情面,曹操只好既往不咎,让昌豨回徐州继续担任原职务,但也不太高兴,谴责张辽“非大将法”。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平定冀州。除了昌豨以外的泰山诸将不得不向曹操表示,要将子弟及父兄家属送往邺城,作为人质。

曹操道:“诸位忠心报国,但何必要如此来表现呢。不过昔日萧何派遣子弟入侍,而汉高祖没有拒绝,现在我也不好改变前人的做法!”

于是,除了昌豨以外的泰山诸将,都将子弟及父兄家属送到了邺城。昌豨为了不把人质送往邺城,又造了曹操的反。

背叛曹操的人(背叛曹操的谋士)

这时候的曹操,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大部分泰山诸将也已真心归降,所以,忍无可忍的曹操决定要把昌豨杀了,杀一儆百。

于是,曹操决定将计就计,派昌豨的老相识于禁前往讨伐昌豨,因为昌豨一般会向老兄弟们投降。

临行前,曹操嘱咐了于禁几句话,如此这般,如此这般。说的到底是啥呢?大鹏也不知道。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昌豨在叛乱失败之后,投降了于禁。就当诸将认为于禁要把昌豨扭送曹操处置时。

于禁却说:“大家不知道曹公的军令吗?围而后降者不赦。昌豨虽然是我的老朋友,我也不能包庇他啊!”

背叛曹操的人(背叛曹操的谋士)

于是,于禁含泪斩杀了昌豨。曹操听说这件事,叹息道:“昌豨不向我投降,反而向于禁投降,真是命不好啊!”

其实,这就是曹操跟于禁演的一出双簧。如果真的执行这类军令,为何昌豨前几次战败投降后,屁事没有呢?

那是因为前几次的时候,泰山诸将实力尚在,对昌豨的处置要考虑泰山诸将的感受,不能让大家兔死狐悲。

为什么这次昌豨叛乱,曹操非要杀掉他呢?因为这时候的曹操已经击败袁绍,一统北方,再也不用看人脸色了。

背叛曹操的人(背叛曹操的谋士)

而泰山诸将也看清楚了形势,已经把自己的儿子和亲属当成人质送到曹操那里了,所以曹操再无顾忌。

可是,昌豨却没弄清形势,以为还可以像以前那样,有事没事就造个反,然后投降,孰不知正撞在了曹操的枪口上。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几次三番背叛曹操,全都安然无事,后被老朋友出卖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