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的地层接触关系是什么(岩层的地层接触关系有哪些)
岩层的地层接触关系
一、整合与不整合
1、整合:连续沉积,岩层层序无间断、产状一致、时代连续,其中生物演化的是渐变的。
2、不整合:沉积缺失,层序有间断、即部分地层无沉积或虽有沉积但却被剥蚀。
二、不整合类型
1、平行不整合: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剥蚀→再下降再沉积;不整合面上有下伏岩层组成的砾石、古风化壳、古土壤层。
2、角度不整合特征:缺失部分地层,上下岩层产状不一致,呈一定的角度相交,不整合面上有下伏岩层组成的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1)形成过程:下降沉积→褶皱上升(伴有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反映上覆地层沉积之前,曾发生过褶皱等重要的构造事件。
(2)角度不整合面在剖面图和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3)地理不整合(区域不整合),指局部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但大范围内却是角度不整合。如:宁镇山脉J1-2xn与下覆地层的关系,在栖霞山高地为不整合;在仙鹤观J1-2xn和T3h为平行不整合,在紫金山则为整合接触关系。
地理不整合:是由海侵造成的,在较广阔的区域内,地壳不均衡地缓慢下沉或者海水面不断上升,引起海水不断向大陆侵入。海水占领的面积和沉积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形成新的地层逐渐向较古老的侵蚀面上超覆。这种新老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地理式不整合接触。特点有:
(1)分布区域广阔,在不同地段的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往往发生变化。
(2)不仅下伏地层可以出现缺失现象,而且越向大陆超覆方向的上覆地层底部缺失的层位越多。
不整合的研究:
(一)确定不整合的存在(重点)
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证据:化石反映出生物演化的不连续性(种、属的突变),生物群落迥然差异。
2、沉积方面的标志,存在侵蚀面、古风化壳、古土壤以及Fe 、Mn、 P、 Ni,稀土或铝土矿等,底砾岩。
3、构造方面的标志:产状,变形变质程度。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的标志。
(二)观察研究不整合面及其上、下地层的产状,岩性及时代。
1、详细测制剖面,研究岩性,岩相和化石,确定时代,观察构造形态,变质情况,岩浆活动等。
2、砾石来源、粒度、圆度、分选性、排列方向等。
3、制图、素描图、照相等。
(三)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形成时代:
不整合面之下相对最新的地层时代为其下限,不整合面之上相对最老的地层时代为其上限,缺失地层时代为其形成时代。
结合右图介绍PZ1 ~ PZ2之间、E- PZ2~T1之间的不整合形成时代。
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应注意:
(1)取下覆最新时代为下限,两者之间相隔最近的时代为不整合形成时代;
(2)同一次构造运动周期不同,地区有先有后,时间可长可短,缺失地层并不一致,这是褶皱幕的穿时性的反映。
(3)大范围内,可发生多次构造变动,形成多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在接近大陆的地方,几个不整合面往往逐渐归并为一个角度不整合,其向缺失地层很多,实际上是包含了多次地壳运动所经历的构造事情。
注意“缺”与“失”的关系,如我国华北O2/C2,是缺失O3、S、D、C1,还是原先有沉积,后来剥蚀掉即“失”去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岩层的地层接触关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