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美女篇 曹植原文(美女 曹植)

曹植《美女篇》——才不是“剩女之歌”

作者: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才高八斗(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公元232年被封为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

美女篇 曹植原文(美女 曹植)

《美女篇》原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分析:

第一部分:以华丽的辞藻从正侧面描写了女子的美貌。

第二部分:女子久居深闺,慕高义求贤良而不得,以至于盛年未嫁。

仅看诗意,会以为这是一首描写美女因为过于挑剔以至于仍待字闺中,成为所谓“剩女”的诗歌。但联系作者曹植的生平遭际,就知并非如此。

曹植在年轻时,因为极高的文学才华而颇受曹操的宠爱,一度要立其为太子。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曹丕、曹叡相继为帝,曹植一直饱受猜忌压迫,如“七步成诗”事件。曹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封地也屡次迁徙,“十一年中而三徙都”。(《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曹植传》)

最后,在公元232年12月鬰鬰而死,时年41岁。

因此《美女篇》一诗,实际上是以美女比喻君子,用美女的盛年未嫁喻志士的怀才不遇,以此反映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他的另外一首诗《杂诗•其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俛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也是以佳人的不为时俗所重,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抱负不能施展。

美女篇 曹植原文(美女 曹植)

除了曹植的这种表述,古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新奇比喻也还有很多,比如:

(1)〔汉〕无名氏《橘柚垂华实》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橘柚的颜色和味道不能迎合人们的喜好,因而久被搁置,颜色也由青变黄,以此比喻自己日趋年老,抱负远大、不同凡俗却被弃之不用。

(2)〔东汉〕王粲《登楼赋》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害怕自己像匏瓜(葫芦的一种)一样只是被挂在一边不被食用,或者像被掏干净的却无人来取水饮用。

(3)〔魏晋〕左思《咏史•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以涧底松比喻自己,由于出身卑微,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而世族子弟却像山上草般依靠父兄世业窃居高位。)

(4)〔魏晋〕张协《杂诗•其五》

昔我资章甫,聊以适诸越。行行入幽荒,瓯骆从祝发。穷年非所用,此货将安设。

——由于瓯骆等南越人有断发的习俗,不蓄长发,华丽的帽子章甫在南越就被放置一边,没有用处。自己就如同章甫,空有才能而不被流俗赏识。

(5)〔明〕徐渭《题〈墨葡萄图〉》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明珠”即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可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

(6)〔唐〕李白《赠新平少年》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自己如同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上架鹰的皮套袖上。何时才能高飞入云,长天搏击,一伸所能呢?

(7)〔唐〕李贺《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曹植《美女篇》——才不是“剩女之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