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什么意思)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思是世间的所有问题,都只是心的问题,心若通达敞亮,就没有过不去的事。心外无物的观点,是对“心即理”的进一步发挥,也是对“心即理”的进一步论证。

“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基石,之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其实,“心即理”就是王阳明龙场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归纳版、极简版。

王阳明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是在贵州龙场悟道的觉悟。1508年,王阳明因得罪太监刘瑾而被发配到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驿站担任站长。

孤独和孤寂让王阳明有了深入思考宇宙天理的机会。他开始是按照向外寻找天理,但看到的是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觉得互相残杀,绝不是天理所为。

所以,王阳明开始扪心自问,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他发现,自己见了父母就会表现出孝顺,在兄弟面前就会友爱,在朋友面前就会诚信,在仇敌面前就会憎恶,一切都是源于自己的内心。

因此,他认为人的心就是天理。他总结说:“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所以,心即理。”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什么意思)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原本就孕育着无限广大、无限光明的道,所以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是充分具备圣人的全部本质的。只要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与人物、事物相交往的全部过程中,把我们内在的“本心”体现出来,我们事实上就在“行道”,就走在通往圣人境界的路途之中。

因为圣人与普通人并不具有本质差别,只不过圣人能够时时、事事、处处都体现出他无私的、与天道相同一的“本心”,而我们普通人却往往免不了自私自利、计较利害。正是私心、私利、私欲的计较,才使得我们与圣人相去悬隔,甚至堕落到极点而不能求之于人道之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