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古诗《咏蝉》(咏蝉全诗)

唐诗鉴赏-《咏蝉》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字务光 ,籍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 作品风格:精工整炼。唐高宗、武后时著名诗人、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七岁作诗《咏鹅》,在当时被称为“神童”。龙朔初,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官。后拜奉礼郎,为动台详正学士,因事被降职,从军西域,戍守边疆。后又入蜀平定蛮族叛乱。返京后,任武功主簿,后又入朝为侍御史。他被诬入狱,遇赦得释,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后又弃官。徐敬业起兵讨武,骆宾王为其写讨武檄文,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他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常常抒发激愤心情。他尤其擅长七言歌行,排比铺陈、笔力雄健,其中《帝京篇》在当时被称为绝唱。他的五律也有很多佳作。现有《骆宾王文集》存于世。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时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议论政事,触忤了武后,被诬蔑贪赃罪,含冤下狱,当时他只有三十多岁。这年秋天,他在狱中听到蝉鸣有感而发,写作这首诗,表达自己心含冤屈,无处申诉的愁闷。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意思是,秋天里的蝉声鸣声不断,这让在监狱中的诗人越发愁闷。该诗以对偶句开篇,采用起兴的手法,用蝉声引出作者的愁思。蝉声响亮,越发让诗人心悸。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说的是秋蝉还能两鬓乌黑,在树上高唱。而诗人也曾斗志昂扬地高歌过,如今却因为仕途坎坷、重重遭难,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早早地愁白了头发。蝉和人两相比照,诗人内心的悲凉心情自然流露了出来。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说的是因为白露打湿了蝉的翅膀,使蝉难以飞翔。阵阵的大风掩盖了蝉的鸣叫。这两句明是写蝉,其实是以蝉自比,写的是诗人自己仕途不顺,言论被压制。这里蝉和诗人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结合得圆润经典。

最后两句仍用秋蝉作比喻,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而有谁相信它的这份高洁呢?以此比喻诗人自己虽然洁身自好,有高尚纯洁的品性,而却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反倒被诬蔑,进了监狱。诗人发出有谁能帮我伸冤的慨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不平,希望能沉冤昭雪,同时,这其中也掺杂着无奈之情。 整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咏物抒怀,感情充沛,人和物在这首诗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浑然天成。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唐诗鉴赏-《咏蝉》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