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人和人哪里不一样(人与人哪里不一样)

天天说道之十三:哪和人不一样

天天说道之十三

有人问修行的人,尽量做到和光同尘,那还修个什么劲儿?这也是一些做学问人常犯的毛病。

《道德经》第二十章老子回答了这个问题。“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恶之于善相去几何?”人们如果执滞于名实,就失去了“一”,有名实,其实是人为给出了区别心,而赤子不知道名实,名实是学来的。从哪学来的?圣贤过往之事:仁义礼智信。有学,就开始雕琢,失去了质朴无华。所以“不可不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借以完成祭祀的东西,不是祭祀本身,用完之后就丢弃踩踏或者当成柴火烧了,假如祭祀完了有人再对着刍狗膜拜,那就是作妖了,“刍狗再陈”说的就是说有人把圣人留下的事迹当成楷模来效仿,而不去理会圣人是不得已“和光同尘”而为之,人做事总有痕迹,圣人岂是为了留痕迹而留痕迹的?圣人“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顺应天性而为,过头了不后悔,合适了也不会洋洋得意。好与不好没区别,后人抱着不放而效仿,岂不荒谬!

所以老子说“如婴儿之未孩,荒兮其未央”,不显,“用其光复归无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有明处显,必遭天道损毁,是自找没趣,这是和光同尘的本意。关尹说:你站在灯下,两眼一抹黑,你在暗处,对一点点发光的东西历历在目。

大家都为名利熙熙攘攘,追逐外物,配享荣华富贵,恨不能站在高处成为聚光灯的焦点,我像无人之舟一样的游离着,大家求仁得仁,满载而归,只有我反而像丢了东西,我蠢吗?大家都有自己的背景后台,我像一个粗鄙的野人一样傻犟傻犟的,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迷失在物欲横流的无常之中,只有我找到回家的路。

庄子说,东郭顺子“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能容。”他看起来不起眼,但他自然而然;他和谁都处得来,内在不受撄挠;他平静如水像镜子一样照物,其实不拒绝溶入他的一切净秽。这是修行的境界。

修行者,不需要华饰。孔子在鲁国官居极品,诛三桓,杀少正卯,见到被砍了一只脚的王骀,口不能言,“目击而道存,使人之意也消。”意思是见到王骀就觉得自惭形秽,拥有的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恨不能抛弃一切追随王骀当学生。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合其光,同其尘。”是老子的“玄同”,这和庄子的《齐物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做到了,老子说: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所以是至贵的品行。

成玄英在后世发现修行者能忘掉天下,忘掉外物,忘掉生死,唯独念念不忘内心。指出内心也是虚妄,有内心,就有区别,落入“名实”之争,以一己之力与世界万物对抗,这不是“玄同”,主张“内外双遣”,是魏晋南北朝“玄学”之上的“重玄”。

不同同之谓大,行不崖异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在商场,在车站,在路边,在你不经意的身边,有人在修行。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天天说道之十三:哪和人不一样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