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人应该如何遵循生命之道(遵从生命阅读答案)

《道德经》:遵从人生的限度,让生命各归其位

人应该如何遵循生命之道(遵从生命阅读答案)

一、

世间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每一件事情的结局也会有所归属,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一件事情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状态?都是早就注定的。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因果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件事情呈现的结果,都是它的“因”所塑造的,正所谓说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

一件事情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是这个事物背后的因所烘托的,而这个因除了我们能看到的因素之外,更多的则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所以说当“果”呈现到事情的“因”所烘托的程度时,便不会再有所增长,也不会有其他的变化,这是属于一个事情本来的规律,也叫做自然。

但是人的主观意识,在这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却总是过多干扰。

比如,我们企图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意识发展,又或者企图让事情的结果能够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而在这个主观意识干预的过程中,就会违背了自然规律的发展。

正所谓说“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反其道而行”的方式,终将要为自己的人生付出相等的代价,这就是未能知晓天道,顺应自然所付出的代价。

人应该如何遵循生命之道(遵从生命阅读答案)

《道德经》有这样一段话,叫做: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永远是处于无名而朴实状态的,它虽然隐微,但是天下却没有人能够指使它。候王如果能抱守住它,万物都将自动归服,人们并不需要去指使它,控制它,它也会很均匀,就像天地阴阳二气相合,就能降临甘露一样。而道创造万物,万物也有了名称,名称有了之后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如果适可而止就不会产生危险。比如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像江海与小河,小河都要汇入江海。

道生万物,养育万物,万物顺其自然而行,便能各得其所。

《道德经》的智慧虽是教导君主、候王管理天下的道理,而对人生来说亦能通用。

能无欲无私,了解自己的限度,并守好自己人生的限度,便能使人生万事各得其所,无患无忧。

在春秋时期,郑武公和姜氏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庄公和叔段。

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所以母亲姜氏不太喜欢他,而偏爱他的弟弟叔段,并且要求他的父亲废掉庄公的太子之位,而立叔段为太子,但是都没有得逞。

人应该如何遵循生命之道(遵从生命阅读答案)

二、

后来武公去世之后,庄公继位,就是郑庄公。

母亲姜氏就要求给叔段分封一个重要城池,这个城市就是如今的河南荥阳,但是这个城市是兵家必争之地,庄公有所顾虑,不想把险要之地封给叔段。

于是母亲又退而求其次,要求给叔段分封到京邑,也是当时最繁荣的大城市之一,庄公同意了。

但是叔段却不满足于此,到了京邑之后,开始修建城墙,而且他修建的城墙比都城的更高更大,而这已经违背了周礼的规定。

有人就劝说郑庄公快刀斩乱麻,解决了这个隐性祸患,而庄公便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意思就是说:多行不义之事,必然自取灭亡,你姑且看着吧。

后来叔段又挟持以及号令其它城池,而庄公再次视若无睹,并且又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反而会崩溃。”

后来叔段又和母亲姜氏勾结,打算里应外合,进行叛乱。

庄公这个时候才开始下令讨伐,后来叔段兵败,被迫逃到共国。

共叔段最初被分封到京邑之时,一直在着重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而庄公一再忍让,在关键时刻举兵讨伐,却能一举攻破叛乱,两人所塑造的不同结局除了实力的差距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一个是合于道的防守,一个则是不合于道的贪婪。

人应该如何遵循生命之道(遵从生命阅读答案)

如果说欲望是人生发展的动力,那么智慧则是驾驭这个动力最根本的基础。

如果没有智慧,任由自己的欲望发展,那么欲望早晚会模糊心智意识,将其拉向深渊,只有将欲望控制到适度的位置,再以合于道的方式为人生塑造良性发展的过程,最终才能获取相对好的结果。

有一句话说:太阳月亮虽然明亮,被云雾遮住也是看不见的。

这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良将,当他被物质欲望迷惑之后,也是愚昧糊涂的,所以只有把欲望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才能避免成为欲望的奴隶,从而避开灾祸。

《吕氏春秋》有一句话说: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熟。

人生的死亡、灾祸、衰败和灭亡都不是自动找上门来的,而是自身糊涂所致。长寿得来也常常是这样,所以有道的人不查看导致的结果,而查看它的原因,那么达到结果就不可遏制了,这个道理不能不彻底理解。

世间万事皆有因果,任何人生都不会平白无故出现某些东西,在这突然之间一定是有所缘由,所以说所谓的飞来横祸通常是自己糊涂的言行所导致的结果,因糊涂而导致违背规律,自然遭之祸患。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遵从人生的限度,让生命各归其位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