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语意发生变化的词语(语言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语意是随时间变化的

“故居”一词,原指祖先及自己曾经住过的房舍,是个通用词,既可他指,也可自用。现在意思已经发生改变,通常指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相当的社会影响(不论正面负面)的人的旧居。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名人,你都“不配”说“故居”。你如果说“我的故居”,别人自然能理解,心里恐怕很不以为然。城市拆近遇到“故居”,谨慎为妙,因为不小心就触犯《文物保护法》。

《世说新语•规箴第十•十六》:桓玄欲以谢太傅宅为营,谢混曰:“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之宅?”玄惭而止。

【五亩:非确数,喻小、少。】

桓玄想在谢太傅(谢安)宅基地上重新建造房屋,谢混说:“召伯(召公、姬奭)的仁义,还让棠树不被砍伐;文靖(谢安)的恩惠,还不足以保护(身后)几亩房宅?”桓玄(觉得)羞愧而放弃(了这个打算)。

刘孝标注本引《韩诗外传》曰:“昔周道之隆,召伯在朝,有司请召民。召伯曰:‘以一身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乃暴处于棠下,而听讼焉。诗人见召伯休息之棠,美而歌之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苃。’”由此引出几点值得讨论:一、桓玄要推倒谢安老宅建新房,似乎没有证据证明这“新房”是桓玄要自用的“府第”,它不能是办公场地?二、对“召伯惠棠”的解释,诸版本都解为“在甘棠树下的房子里处理公务”。有那么高大的棠树?或有那么低矮的房屋?召公是“暴处于棠下”,即没有什么遮挡坐在棠树下。干什么?“听讼焉”,就是处理百姓间的纠纷,处理公务。谢混引用这一典故,也隐示桓玄“为营”的是公堂。三、“蔽芾甘棠”,即躲在甘棠树荫之下。因为召公德泽百姓,所以这甘棠不能砍伐,以为纪念。

语意发生变化的词语(语言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语意是随时间变化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