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因缘而生一切因缘而灭(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什么意思)
拾壹-南怀瑾《庄子》一切因缘而生
节选南怀瑾大师著作《庄子諵譁》的文章
原文: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故有儒墨之是非”因此啊,乱七八糟,诸子百家各有各的道,争来争去。 “以是其所非”以我主观,看你一切都是非。 “而非其所是”推翻你一切的不是,成立我的主观。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如果真想搞清楚到底哪个是道,最好自己先明心见性,到时便会明白。
回顾下之前,庄子在没有明说的讲出一个概念,如果你想求证,那就先到亡我境界。 • 然后提出万物不齐是因为“道”所呈现的现象和作用,是形而下。讲到了风是气的现象,同一个风不同作用下声音现象不同。
《楞严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春秋各家争道厉害,自我观点不同。理解不同,言论不同。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这个东西,没有哪一样不是它。这一样动作,没有哪一样不是的。每一样物质东西,各有它单独存在特性,是心理的观念,依他而起。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我的心,为心所生。
“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人受到外物影响,只在物理上寻找形而上道理,是永远也找不到的。必须转回来,向内追求自己,自知。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它,因为我自己主观知识认定,这个事就定出来了,但我们主观认定是哪里来的呢?依他而起。
这种道理听起来好简单,庄子论辩的道理,认为现在都是个人主观,意识形态所形成的世界。你讲别人意识形态,你自己也是一个意识形态。
“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我们刚刚生下来第一天,不叫做存在,因为第一天过了,第一天生命已经完结,这就是方生方死。但我们认为他要结束时候,却是另一个生命开始。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当我们认为一件事可以时候,说过可以,这一句话已经没有了。你认为否定了,你只是产生了新的肯定。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天下是非,因为我主观认定“是”所以产生了不同我看法的“非”。是非,善恶,因缘,都互为因果,靠不住。
人生下来都是哲学家,每一个人都思考怀疑过自己怎么生下来的?天地间第一个人怎么来的?我生命没有出现之前又是怎么样?我死后去哪里?
一切众生,不止我们,同样观念动物也可能疑惑过,因为我们不是动物,又怎么知道动物没有思想?这也是一种论辩~
所以,所有世界上一切学问是宗教来的,后来演变成哲学。因为宗教问题直接权威性,只要相信就可以,但人类智慧不满足,要理由,要看生命来源究竟如何。后来就产生了本体论,宇宙生命来源,唯物与唯心就出现了。
但,因为你有智慧,由你思想而来,那问题又出现了,你的思想靠得住么?思想本身是什么?伦理学就产生了,有关智慧本身,就产生了知识论。
但,知识本身靠得住么?如果靠不住,你用的知识认定事情就可能是错的。如果你得工具是思想,那么你的思想就有待确定是否正确了。所有知识论慢慢演变成了逻辑的方法。
在印度,古代的逻辑叫“因明”学佛第一要义就是学会因明。
战国时期,西方哲学出现了“知识论”认为学问到了就行。一派认为靠知识的理想需要实证求证,否则靠不住。实证就是“经验论”如此,庄子的论辩也是这样,只不过我们的文化简化,简单。
万物不自生,不是自己来的。所以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不是没有原因来的,是名“缘生”,一切因缘所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拾壹-南怀瑾《庄子》一切因缘而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