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过香积寺这首诗(过香积寺诗意)

《过香积寺》赏析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目过香积寺,从这个从题目看,这首诗的题眼就是这个“过”,这个“过”不是走马观花的经过,而是作者从通往香积寺的路途中经过时,内心的体察感悟。

第一联,也就是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这一联的上句实际上是解释了下句,同时也构成内在的因果关系。这一联的意思,我理解是,由于先前不太了解香积寺,所以在数里之外看到香积寺高耸入云,还是有点意外。

颔联也就是第二联,“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在古柏苍松遮天蔽日,人迹罕至的小路上,怎么突然传来钟声?这样的深山老林哪里传来的钟声啊?实际上我觉得作者是在明知故问,作者本人是虔诚的佛弟子,他又是来探访香积寺,怎么不会想到钟声从哪里来?钟声肯定是从香积寺里传出来的。

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路旁草丛里传出的“咕嘟,咕嘟”泉水的声音听起来呀,感觉像是悬崖峭壁上,没有支撑的大石头,处于暗无天日的境界发出的呜咽声,而同时从苍松古柏枝叶的缝隙中透出的稀薄的阳光,不仅没有使人感到温暖,却是让墨绿的青松,看起来更加的清冷。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第四联是作者在黄昏时分,面对空明的深潭,突然感受到了“净.空”的境界,意识到自己刚刚产生了妄念,在涅槃一样的深潭面前,作者突然开悟了,他于是哼着佛曲(比如梵音大悲咒、心经,或者是念佛号)。他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安禅制毒龙”,让自己在佛力的加持下进入五蕴皆空的境界,降服内心的魔怨。因为境由心生,作者第三联描述的凄清氛围完全是作者内心的流露。所以他要放空自己。

这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分享出来,和老师们交流。不合理的地方请老师们指出来,更请方家有空指点。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过香积寺》赏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