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怎么翻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什么意思)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怎么翻译?

孔子强调要学《诗》,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小子”就是我们老师称呼学生“同学们”,而我们现在称“小子”就含贬义了。汉语很神奇,它的声调是有表意功能的。而全世界的语言当中呢,只有汉语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

再看“兴、观、群、怨”四个字,兴是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是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是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是指讽刺时政。也就是说,人们用诗歌抒发情感,观察社会,相互交往,针砭时弊。

孔子特别强调人的社会性,他说“鸟兽不可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意思是,鸟兽是不能跟它们为伍的,我不跟人这个群体一起,又能和谁在一起呢?因此,他强调入世,他孜孜以求社会变革,建立等级分明,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学《诗》这件事,近的说可以侍奉父母,远的来说可以侍奉君主。这样看来,从“兴观群怨”到“事父事君”,孔子一直在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那么最后一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应该怎样翻译呢?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解释为学《诗》可以多了解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二解释为从《诗》中获得的识见比仅仅认识鸟兽草木要多得多。

哪种解释好?这就要看孔子让学生读《诗》的意图是什么,前面我们讲到孔子强调的是《诗》的社会功能,在《论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不仅跟学生说要学《诗》,还跟自己的儿子孔鲤强调要学《诗》,跟他说“不学《诗》,无以立”。

由此看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个句子当理解为“从《诗》中获得的见识要比仅仅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要多得多”。从句式上说它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来看,孔子要培养的是治国之才,他强调的是《诗经》的社会功能。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怎么翻译?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