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的分类:三玄 四书 五经是什么(古代典籍中的三玄是指)
中国典籍的分类:三玄 四书 五经
中国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文字,用来记载个人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
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典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这些经典,任何人用他毕生的精力都只能窥其一斑,即便给他几辈子的时间,也很难遍览。
中国文献的传承有两个特点,使它虽然数量繁多,但却统之有序。
一个就是孔子说的,叫做“述而不作”。所谓“述”就是叙述,“作”就是创作、发明。中国古人可以说是比较谦虚的,他们认为自己其实不是在创作什么新东西,只是在叙述、阐发前人的一些思想。
再一个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细密的学术分科。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乃至于农、工、医、科技等,都是混杂在一起的,后来才慢慢形成了经、史、子、集这样简单的四部分类。
清代编《四库全书》,就是按照四部分类来分的,即使这样,也有很多的交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分类的方法和现代有很大差异,按现在的分类标准去安排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各部分虽然谈论的具体问题不同,但它们的内在其实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秉承着同一个价值观念。
一个述而不作,一个理念相通,这两个特点就使得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汇聚成几部具有根源性影响的著作,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也使后人得以由此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精神。
这些根源性典籍,我们大概可以用“三、四、五”这三个数字来加以概括,说简单点就是三玄、四书、五经。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周易》;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周易》、《三礼》、《书经》、《诗经》,还有《春秋》(三传)。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几本书是中国文化内容的根源。不管是论述哲学思想,还是论述文学历史;不管是讲政治、经济、法律,还是讲农、工、医、科技,都离不开这几部典籍的根本理念和价值观念,引经据典都不会超出这几本书。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了解这些本书,就很难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反过来,即使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但不能将它们统摄到这几本书里去,也把握不住中国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价值观念。
所以,这几本书统领了整个中国文化,是我们把握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必读书。
来源:楼宇烈《中国的品格》第三章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中国典籍的分类:三玄 四书 五经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