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击鼓鸣冤(击鼓鸣冤有什么规矩)
古人告状为何要击鼓鸣冤?击鼓鸣冤是谁第一个使用的
古人告状要击鼓鸣冤来源于一个典故。相传,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登基之后,他的一个侄子目无王法,横行不羁。一日,这个皇侄在街上游荡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叫苏小娥的美女。只见此女貌若桃花,身若垂柳,婀娜多姿。皇侄色心大起,便上前调戏。苏小娥看皇侄举止猥琐,行为乖张,自然不喜欢,对他不搭不理。皇侄用手去抚摸苏小娥的脸庞,却被苏小娥扇了一巴掌。皇侄整天作威作福,哪里受过这等气,当下恼羞成怒,夺过随从手里的齐眉短棍就向苏小娥劈头盖脸地打去。
苏小娥吓呆了,没有闪躲。在短棍就要击中苏小娥额头之时,一个虬髯大汉抓住了短棍。皇侄的随从见此,纷纷拔剑去刺半路杀出来的虬髯大汉。虬髯大汉临危不惧,侧身躲过随从的剑锋。随从反应太慢,竟收不回剑招,一剑刺死了皇侄。众随从大惊,赶紧抬着皇侄的尸身回府,把杀人的罪名栽赃给虬髯大汉。汉高祖刘邦听说自己的侄子被杀,大怒,下令把虬髯大汉抓捕归案,关入大牢,准备处以极刑。
苏小娥得知救命恩人将要被处死,决定勇闯金銮殿,把事情的原委讲出来为虬髯大汉鸣冤。但像苏小娥这等平民是无法觐见皇帝刘邦的。聪明的苏小娥想出一个办法。她和自己的姐妹在皇宫外敲锣打鼓,大喊冤枉,惊动了刘邦。刘邦便让人把她们带进宫中,问其原因。苏小娥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刘邦听清楚了情况,就放走了虬髯大汉,杀了那个刺死皇侄的随从。百姓们无不称赞汉高祖刘邦英明。
受到苏小娥的启发,汉高祖刘邦就命人在衙门里设置喊冤鼓,方便百姓们告状。其实,《周礼·夏官·大仆》记载:“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说明在周朝时已经有了击鼓吗冤的实例。这种击鼓鸣冤的制度一直流传到清末。在清朝之时,击鼓鸣冤有特别的规定。若不是有重大案情,击鼓鸣冤的人就会受到惩罚。甚至规定,击鼓鸣冤之后,要先打击鼓人20杀威棒。随着清政府的灭亡,击鼓鸣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古人告状为何要击鼓鸣冤?击鼓鸣冤是谁第一个使用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