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永定河孕育了千年古都北京(北京永定河的源头)
永定河畔幽州,文史密码揭开北京之根的神秘面纱
幽州:得名于永定河谷 幽州:得名于永定河谷古书中说:“燕曰幽州”,即是说北京地区古代为幽州。
幽州之名,始见于《尚书》:“流共工于幽州。”——将共工流放到幽州,可见古时候的幽州为荒野之地。
《辽史·地理志》云:“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为幽州。商并幽州于冀(州),周分并(州)为幽(州)……(周)武王封太保奭于燕。秦以其地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汉为燕国……后改复置幽州。后周置燕及范阳郡,隋为幽州总管。唐置大都督府,改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李怀仙、朱滔、刘怦、刘济相继割据……自(后)唐而(后)晋,高祖(石敬瑭)以辽有援立之劳,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献。(辽)太宗升为南京,又曰燕京。”
《辽史》这段记载把幽州之得名到升幽州为辽南京的经过说清楚了。那么,为何燕地又称为幽州呢?
幽州之得名,因有幽都山。《山海经》:“北荒有幽都之山。”幽者,深也;都者,高也。幽都,又谓之幽陵。陵者,深谷也。《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北荒之山由于峰高谷深,所以叫幽都山。
若以“秦以其地为渔阳”来看,幽都山似指燕山。渔阳治所在今天津蓟州区。《日下旧闻考》中引述《图经》的话说:“渔山在(蓟)城西北三里,高百余丈,周五里,郡在此山之南,故曰渔阳;水绕山下,故曰渔水。”
若以北京地区地理形势来看,幽都山似乎既包括燕山也包括西山。因为州境内既有桑干河,也有大安山。更能说明问题的,自然还是幽陵。今地图上,仍有个叫“幽州”的地名。它的位置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官厅水库的下游。为何此地叫“幽州”,因为位于永定河河谷北口。由此看来,幽州之名源于幽陵,幽陵之名源于永定河河谷。
幽州北有燕山,西有太行,东临沧海,南控黄河。司马迁说:“燕亦渤、碣之间一都会也。”这是说幽州的地理位置。
汉代的晁错在其《盐铁论》中说:“燕之涿、蓟,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晁错这是从经济角度说的。
汉代的《河图括地象》说:“燕,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这是从军事角度说的。
《朱子语类》是这样描述幽燕之地的:“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
明人黄训著《读书一得》中说:“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而太行之山自平阳之绛西来,北为居庸,东入于海,龙飞凤舞,绵亘千里。重关峻口,一可当万。独开南面,以朝万国,非天造此形胜也哉!”
明《舆地指掌图》说:“京师形胜甲天下。”
孙承泽在其《春明梦余录》中说:“幽燕自昔称雄,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苏秦所谓天府百二之国,杜牧所谓不得不可为王之地。”
这些是从政治意义上说的。
由于幽州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所以它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大舞台,千百年来不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活剧。这个舞台的具体位置,就是幽州的治所——蓟城,即今天北京城西南的广安门一带。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首次在蓟城建都。东晋永和六年(350年),前燕主慕容儁率兵攻破蓟城。永和八年(352年),慕容儁即皇帝位,以蓟城为国都。六年后,慕容儁又将国都迁到邺。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于蓟城起兵反唐。这就是白居易诗中所说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次动乱,不但导致了杨贵妃的香消玉殒,而且使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自称皇帝,国号大燕,以蓟城为大都。
这是蓟城第一次被称为大都。
安禄山先占洛阳,后陷长安,后来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也称大燕皇帝,并以范阳为燕京。
这是蓟城第一次被称为燕京。
唐平定安史之乱后,改范阳郡为幽州。五代十国时期,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发动兵变,囚父杀兄,以蓟为京,自号大燕皇帝,时在911—913年。
在石敬瑭将幽州割让给契丹之前,幽州一直被地方军阀所盘踞,即使称“都”、称“京”,影响范围亦极其有限。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永定河畔幽州,文史密码揭开北京之根的神秘面纱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