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国士一怒,社稷倾覆!

复仇,是一个关注度近乎于永恒的主题,里面包含了太多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以及正邪之辨。

当人受到冤屈甚至是陷害之时,第一希望的是有人出来主持公道,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这种愿望都只能停留在愿望的层面。

于是乎,人们会伤心、愤怒,有些人还会作出进一步的反应,而各人反应的不同,就会体现出其在性格、观念、能力、所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战国名士唐雎,就曾在代表安陵国出使秦国之时,与秦王有过一场关于“天子之怒、匹夫之怒、士之怒”的著名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两人相继提出了“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匹夫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和“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三种情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话说印象不深也不太可能,毕竟是收录进教材的内容)。

由此可见,不同人在面对同样事情时,所能够造成的影响可谓天差地别。有些人可能会愤而出手、快意恩仇,也有人会选择隐忍一时,以待将来,这是各人的选择不同,我们不予置评。

而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背负着家破人亡的血海深仇孤身出逃,最后凭借着自身的才智与努力,颠覆了仇家所掌控的一个国家,并差点将其彻底毁灭,堪称士之怒的进阶版“国士之怒”。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事情的起点位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平王在位期间。原本国家还算一切正常,偏偏楚平王这位国君似乎是嫌日子过得太安逸了,于是不甘寂寞的他才即位没多久,就做出了一件令现代人看来极为令人不齿、哪怕在当时的人看来也不甚光彩的事情——他抢了自己的儿媳妇。

本来,楚平王安排了一场政治联姻,让自己的继承人太子建迎娶秦哀公的长妹孟赢,算是加强一下秦楚两国的关系,很正常的计划。

偏偏,楚平王身边的宠臣费无极见到孟赢相貌绝美,居然怂恿楚平王将孟赢据为己有,而精虫上脑的楚平王竟然也真就这么干了。

好家伙,是你楚平王主动安排的这场联姻,原本还是件喜事的,结果你却自己把整件事彻底搅成了一桩丑事,这波操作我是直呼好家伙!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在楚平王和费无极的暗箱操作下,孟赢陪嫁队伍中的一名齐女顶替了孟赢的位置,与太子建成了亲,而孟赢则被楚平王自己“笑纳”了。

虽然整个过程在当事人看来毫无破绽,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时间一长,有些风声渐渐还是传了开来。

做了亏心事的人,往往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种是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幡然醒悟,另一种则是成天疑神疑鬼,最后选择一不做二不休。

正所谓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反正两种结果对于某些上位者来说都是一样的。

很不幸,楚平王就是后一种人,他和费无极一合计,开始逐渐疏远太子建,并将他外派出去,之后费无极又诬告太子建谋反,楚平王也直接信了。

至于楚平王是真的相信了费无极的诬告,还是内心深处的某种念头作祟,让他想要去相信,这就不得而知了。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总之,一顶谋反的大帽子就这么牢牢地扣在了太子建的头上,连带着他身边信重的人也跟着遭了殃,太子建自己虽然成功出逃到了宋国,但作为他的老师的太子太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却不幸遇害,只有伍奢的次子伍员孤身逃离。

楚平王和费无极这对臭味相投的君臣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的这番操作,为日后的楚国树立了一个不共戴天的仇敌,而且还是一个能左右国家兴亡的绝顶人物。

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而在这头衔之前还有一个定语——“吴国”。

是的,不是楚国而是吴国。

如果不是因为之前发生的一切,伍子胥也许会按部就班地在楚国出仕为官,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但是家破人亡的境遇,把他逼上了另外一条路。

伍子胥出逃吴国的过程民间多有传说,像是一夜白头过昭关、渔夫拒剑投江守秘等等,总之肯定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脱身逃到了吴国。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当时的吴国实力不算强,但倒也不是很怵楚国,算是个不错的避难所在。而伍子胥到了吴国,就托庇于吴王室贵族公子光门下。

时任吴国君主是吴王僚,虽然也和楚国不对付,但总体上并不是太适合急切想要复仇的伍子胥,同时伍子胥也看出了公子光对王位存在野心,于是便向他推荐了勇士专诸。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一次宴会上,专诸以鱼腹藏剑的方式,在接近吴王僚的时候突然取剑行刺,成功地将吴王僚刺杀,早有准备的公子光随即夺得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绝大多数时候,刺杀都不是什么值得认可的手段,但确实有用——尤其是对于急着借助吴国力量复仇的伍子胥来说,支持他的公子光早一天上位,他的复仇事业就早一步启动。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之后,伍子胥还陆续向吴王阖闾提出了不少建议、推荐了诸多人才,几乎是用尽了一切方法,不择手段地巩固阖闾的统治并让吴国强盛起来。

吴王僚死后,他的儿子公子庆忌出逃,在外招兵买马力图复仇,成为了阖闾的心腹大患,伍子胥向他推荐了刺客要离,后者不负众望,成功刺杀了公子庆忌,解除了阖闾的后顾之忧。

为了尽快提升吴国的军事力量,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另一个就更牛的人物——兵圣孙武!

孙武的军事才能相信没有人会怀疑,在获得了阖闾的信任后,他的一系列举措让吴国的军事实力获得了飞速的提升。

就这样,伍子胥为了复仇,生生地将原本只能给楚国制造些麻烦的吴国,硬是培养成了有实力争霸的强国。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吴国强大起来之后,自然而然地和楚国的冲突就多了起来,本来就有利益冲突的两国,当然更不希望对方威胁到自己。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对抗中,吴国渐渐占据了上风。

楚平王去世十年后,决定性的吴楚柏举之战打响,吴王阖闾亲率三万吴军,以伍子胥、孙武为将,全军千里深入楚境,五战五捷,成功击溃了共计二十万楚军,并最终成功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几乎灭亡了楚国。

吴军入楚都,伍子胥并没有放过已死的罪魁祸首楚平王,他命人掘开楚平王的陵墓,拖出其尸首,结结实实抽了三百鞭。

普通人打上一百板子很可能就没命了,楚平王的尸首挨上三百鞭,会是个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要知道,这可不是提倡厚养薄葬的现代,春秋时期的厚葬习俗还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各个诸侯国掌握实权的国君,更是恨不得把生前喜欢的好东西都带到棺材里。伍子胥的做法可以说伤害已经极大,侮辱性只怕更强。

匹夫一怒, 血溅五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要不是楚国大臣申包胥奔赴秦国,在秦宫大殿上痛哭整整七日七夜,好不容易打动秦哀公搬来救兵,楚国就此被灭亡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即便如此,楚国的国力经此一劫之后也是遭受重挫,之前曾经称霸的楚国陷入了长期的低迷和衰弱,纠其根本正是楚平王当初的所作所为种下的因。

很多人觉得伍子胥的复仇做得太过火,但是设身处地想一下,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人,仇敌又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除了像伍子胥这样做,恐怕就只剩下放弃了吧?

不要说宽恕,因为只有当事者自己才有资格作出宽恕的选择,旁人谁都没有那个资格。未经人苦,莫劝人善,随随便便替人宽恕别人的人,不是单纯的圣母,就是自己心虚也需要别人来宽恕。

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话其实应该被更多的上位者记在心里,不要仗着自己的手中的权力就为所欲为,楚平王就是为了一己私欲,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最终给自己、后代还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永远不要去贸然地胡作非为把事做绝,不然当自己造就的仇敌将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始作俑者很可能已经连下跪的机会都没有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匹夫之怒,血溅五步;国士一怒,社稷倾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