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在长春,你一定要知道有这样一座山是什么歌(长春这有座山在哪)

在长春,你一定要知道有这样一座山

长春是一个贫山乏水的地方。此中原有河两条——其一早已干涸,只留了个残存的地名——二道河子;有山两座,一曰大顶子,座落在南关、二道、静月三区的交地,海拔400多米,为市区最高峰。另一曰大屯山,此山大有来历。

大屯山位于长春市西南,自初便为长春的界山。

原蒙语名“巴彦济鲁山”或“巴迎吉尔克山”,意为“富丰”,后因东有“大屯”村而得其名。屯,积也,与“富丰”之意不谋而合。《长春县志》记载其“周约一里,面积约二百余顷,势甚突兀,为长邑第一大山。形如卧牛,首西向,前有小山如规,做犀牛望月状……”

相传此山中有宝,不过多少年来探山寻宝之人皆一无所获。

民间传说有一年除夕夜,一林姓村民家忽见一匹白色马驹直奔屋内水缸饮水,饮后跑出院外,直奔大屯山而上。次日林家四处打听其马下落,村里竟无一人见此马。林家深感此为吉祥之兆。后又有传说村民常见神驹进出山洞,饮水觅食。从那以后,方圆百里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此山也随之改为白龙驹山。

清初时二蒙古王子分界管辖其山东西两侧。一日,道士李永化欲讨此“善地”修行,二王不允。李当即自愿断其左臂。两王子感其诚,遂赏与其东部半山。

至光绪五年,道士张本顺于山顶修建二层“庆云观”,占地1万平方米,以石墙为院。并有钟架一座,佩殿三间(中间供太上老君),老爷(关公)殿,娘娘(泰山圣母)殿,大仙(狐、黄仙)堂各一,炮台两座。另山上建一塔名曰“百艳塔”。该道观为长春宗教建筑之始。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香火甚旺,多时达万人。

9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重要的先趋,德普鲁士极负盛名的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两度来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先后七次进行实地勘察。

他最早提出“震旦”一词,把早古生代至元古代的地层命名为震旦系;他还正式指出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及楼兰遗址,并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古道称之为“丝绸之路”;他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中国煤炭分布图》,同时感叹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最终,李希霍芬撰写出对中国地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宏篇巨著——《中国》。至今河西走廊的部分山脉的英文名称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即今日的祁连山脉。

途经大屯山时,李希霍芬认定该山是新华夏系爆发而成一死火山,距今已7850万年,与英阿尔兰山同为世界上两座最古老的火山之一,建议加以保护。其山石皆为可劈出平整层面的柱状火成岩。火成岩乃一切岩石之原料及多种矿产之母体,且为全球水分之来源,亦可代建筑之用。

同几位好友慕名而去.

然至此却大失所望——19世纪中叶始有人于此采石,沙俄修东清铁路时亦曾使用此山石材,解放后因城建需要此山又经大规模开采,不仅道观、宝塔难觅踪迹,连偌大一座白龙驹山也仅剩残余。照此下去,无须多少时日,整个山体亦将荡然无存。。。

我等欲哭无泪~

后同行诸君各自捡了些石块带回,以备他日向后辈们谈及长春旧地时,为证其见。曰:旧时城西南曾有一地,名唤——大屯山!

在长春,你一定要知道有这样一座山是什么歌(长春这有座山在哪)

从前,这里有一座山…百年采伐,现在已经积水成潭……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在长春,你一定要知道有这样一座山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