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雇户怎么读

户「雇」030

出雇(出僱),◆外出受雇於人。○[趙樹理]《三里灣》十一:“[范登高]本來早就想雇個人趕騾子,可是……自從平分土地以後,願意出雇的人很少,所以沒有雇成。”

典雇,◆典押出雇。○《元典章‧刑部五‧燒埋》:“[宋換兒]已正典刑,據家屬處合徵燒埋銀五十兩。既是在家母老子幼,止有妻[阿徐]侍養,乞化過日,別無折挫,亦無以次可以典雇人口,依准本部所擬,免徵施行。”

雇工,◆1.雇用工人。○《花月痕》第四七回:“[倭]館不准雇倩[漢]人辦事,及一切雇工。”○[毛澤東]《怎樣分析農村階級》:“地主剝削的方式,主要地是收取地租,此外或兼放債,或兼雇工,或兼營工商業。”◆2.受雇的工人。亦指雇農。○[郭沫若]《奴隸制時代》四:“在商店做定期雇工也稱為‘庸’。”○[趙樹理]《三里灣‧范登高的秘密》:“[范登高]便和[王小聚]談判好了,達成了下面四條協議:……對外要說成合夥搞副業,不說是雇主和雇工。”

雇腳(雇脚),◆雇用腳夫。如:這麼多行李,我們倆扛不動,我看還是雇腳吧。

雇借,◆雇用。○《後漢書‧虞詡傳》:“[詡]乃自將吏士,案行山谷,自[沮]至[下辯]數十里中,皆燒石翦木,開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傭者,於是水運通利,歲省四千餘萬。”○[南朝][梁][任昉]《奏彈劉整》:“[當伯]([整]兄之奴)[天監]二年六月從[廣州]還至,[整]復奪取,云應充眾,准雇借上[廣州]四年夫直。”

雇客,◆被雇用的人。○[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冊第五章第三節:“﹝[高歡]﹞另一面又對[漢]人說:‘[鮮卑]是你們的雇客,得到你們一斛粟、一匹絹,為你們擊賊,使你們得到安寧,為什麼還要憎恨他們?’”

雇賃(雇赁),◆雇用。○《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相公陸行,必用腳力,還是拿鈞帖到縣驛取討?還是自家用錢雇賃?”

雇覓(雇觅),◆花錢尋找(幫忙辦事的人)。○[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雇覓人力》:“凡雇覓人力,幹當人、酒食作匠之類,各有行老供雇。”○《醒世姻緣傳》第四回:“好大姐,好妹妹,你進去看看,你要叫不醒他,待我自家進去請他;再不然,我雇覓四個人連床抬了他去。”

雇募(\僱募),◆出錢招募。○《宋史‧食貨志上五》:“於是役人悉用見數為額,惟衙前用坊場、河渡錢雇募,不足,方許揭簿定差。”○[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二章第二節:“又據[徐廣縉]說:城廂社學‘居民則以工人,鋪戶則以夥伴,均擇其強壯可靠者充補。挨戶注冊,不得在外雇募’。”○宋洪迈《容斋五笔·近世文物之殊》:“朝士騶從至少,各得雇募若干,取步軍司名籍,而幫錢米于左藏,率就雇游手、冗卒,兩分可供一名。”

雇農(雇农),◆指舊時農村中的長工、月工、零工等。○[毛澤東]《怎樣分析農村階級》:“工人(雇農在內)一般全無土地和工具,有些工人有極小部分的土地和工具。工人完全地或主要地以出賣勞動力為生。”○[郭沫若]《奴隸制時代‧奴隸制的下限在春秋戰國之交》:“[秦]時已有雇農,稱為‘傭耕’。○[陳涉]便曾為人傭耕。”○[艾青]《獻給鄉村的詩》:“想起除了身體和衣服之外什麼也沒有的雇農們……他們終年勞苦,從未得到應有的報酬。”

雇山,◆[漢]代女刑的一種。女子定罪後每月出錢雇人於山伐木以贖罪。○《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女徒雇山歸家。”○[李賢]注引[蕭該]《漢書音義》:“《令》甲:女子犯徒遣歸家,每月出錢雇人於山伐木,名曰雇山。”○《資治通鑒‧漢平帝元始元年》:“詔天下女徒已論,歸家,出雇山錢,月三百。”○[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隱》:“今宜申明舊令,若已伏官誅,而私相傷殺者,雖一身逃亡,皆徙家屬於邊。其相傷者,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贖罪。”

雇役(\僱役),◆1.出錢雇服徭役的人。○《宋史‧食貨志上五》:“使民出泉雇役,即先王致民財以祿庶人在官者之意。”○[宋][蘇軾]《上皇帝書》:“今者徒聞[江][浙]之間,數郡雇役,而欲措之天下,是猶見[燕][晉]之棗栗,[岷][蜀]之蹲鴟,而欲以廢五穀,豈不難哉?”[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七:“[溫公]欲復差役,[東坡]力爭,欲仍行雇役,人皆是[東坡]而非[溫公]。不知雇役便在一時,差役利在萬世。”◆2.受雇的僕役。○[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章:“他國之神權,以君主為天帝之化身,[中國]之神權,以君主為天帝之雇役。”

雇傭(雇傭),◆出錢使人給自己做事。○《資治通鑒‧漢文帝前五年》:“法使天下公得雇租鑄銅、錫為錢”[胡三省]注引[唐][顏師古]曰:“雇租,謂雇傭之值。”○[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一章:“他說,新年期間,他特地讓雇傭的老媽子回鄉去和家人團聚。”

雇用(\僱用),◆1.出錢讓人為自己做事。○[巴金]《家》十五:“接着[何嫂]、[張嫂]等幾個女傭又過來請安,這都是他們本房雇用的。”◆2.租用。○[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緒論第二章:“[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第一次到[中國]的船還是為[葡萄牙]人所雇用的,這是在[明]朝[崇禎]八年(1635年)。”

雇員(雇员),◆政府機關、企事業或商店雇用的工作人員,有時也指薪級最低的職員。○[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店員是商店的雇員。”○[巴金]《<神‧鬼‧人>‧人》:“不,我是一個雇員。”

雇直,◆1.付酬;付費。○《後漢書‧桓帝紀》:“其百姓吏民者,以見錢雇直;王侯須新租乃償。”○[李賢]注:“雇,猶酬也。”○[唐][杜甫]《撥悶》詩:“已辦青錢防雇直,當令美味入吾脣。”◆2.雇用夫役的錢。○[宋][蘇軾]《上皇帝書》:“又欲官賣所在坊場,以充衙前雇直。”○[清][劉大櫆]《內閣學士前工部左侍郎張公墓志銘》:“夫民堤無異官堤,宜令官予其半,而有田資堤之富民更輸其半,然後雇直足以供朝夕。”

雇主,◆雇用雇工或車、船的人。○[魯迅]《南腔北調集‧<一個人的受難>序》:“生產之後,即被別人所斥逐,不過我不知道斥逐她的是雇主,還是她的父親。”○[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腳夫沒有理會女學生那一套情感的變化,徑直走到了山腳下,當他看不見雇主的蹤影時,這才仰頭向山上的女學生吆喊着。”

雇租,◆雇用之值。○《資治通鑒‧漢文帝前五年》:“法使天下公得雇租鑄銅、錫為錢,敢雜以鉛、鐵為他巧者,其罪黥。”○[胡三省]注引[顏師古]曰:“雇租,謂雇傭之直,或租其本。”按,《漢書‧食貨志下》作“顧租”。

管雇,◆見“管顧”。

和雇(\和僱),◆古代官府出價雇用人力。○[唐][魏徵]《十漸疏》:“雜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輩,上番多別驅使。”○[宋][蘇轍]《論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訪聞[河]上人夫亦自難得,名為和雇,實多抑配。”○《元史‧世祖紀十三》:“近制,和雇、和買不及軍家,今一切與民同。”

賄雇(贿雇),◆收買雇用。○《“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一時轟傳,該兩人乃受[日]人賄雇,投置毒藥者。”

解雇,◆停止雇用。○[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九:“既然要解雇,當然知道他的問題了。”○[歐陽山]《苦鬥‧佳期》:“大革命的時候,這種隨便解雇工人的陋習,已經取消。”

九雇,◆即九扈。詳“九扈”。

僦雇,◆謂雇車船載運。○[宋][蘇洵]《衡論上‧重遠》:“明珠大貝,紈錦布帛,皆極精好。陸負水載出境,而其利百倍。然而關譏門征僦雇之費,非百姓私力所能辦,故貪官專其利而齊民受其病。”

老雇,◆見“老扈”。

貧雇(贫雇),◆見“貧雇農”。

貧雇農(贫雇农),◆貧農和雇農的並稱。○[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貧雇農跟底兒薄的中農都一樣補,缺糧補糧,缺衣裳補衣裳。”○[柳青]《狠透鐵》三:“並不是因為老伴羞辱他,而是因為他羞辱了[水渠村]的貧雇農。”亦省稱“貧雇”。○[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六:“多半是到外鄉的貧雇親戚家打聽合作化的事情去了。”○[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你叫哥拿出多少糧食,哥就拿出多少糧食,給咱渠岸的貧雇獻禮。”

選雇(选雇),◆挑選雇用。○[鄭觀應]《海禁宏開利權外溢因賦長歌借相質證》:“其四製軍器,工師慎選雇。弗受外人脅,腹省尤宜顧。”

傭雇(佣雇),◆1.雇傭。○《舊唐書‧黃巢傳》:“各於兩市出值萬計,傭雇負販屠沽及病坊窮人,以為戰士。”○[金][元好問]《戲題新居二十韻》:“就中此宅尤費手,官給工材半傭雇。”◆2.指受雇傭的人。○[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六》:“媒妁譽人而人莫之感,傭雇勤事而人莫之功。”

召雇,◆[唐]代官府為強迫百姓納稅服役而巧立之名目。○《新唐書‧食貨志二》:“復有‘進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曰‘和市’,以巧避微文,比[大曆]之數再倍。”○[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強令民眾服役叫做召雇。”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户「雇」030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