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与诲人不倦(好为人师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是好为人师还是诲人不倦?
<<孟子 离娄章句上 第二十三节>>原文: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翻译: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解析:一语道破古今人之通病。
问题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有什么不好呢?孔圣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不是“诲人不倦”吗?
有人要问:孟子说这句话时不就是在‘为人师’吗?那岂不是把自己也给骂进去了?从不严谨的语言习惯角度看,这种结论式的语句,往往本身就是一种“师”人的教条,但并不矛盾,有一种伟大的批判叫“自我批判”。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其患在“好”,而不是在“师”,讲的是心态而不是角色。症结在于“好”,而到底有没有“病”却在于是否“能”为人师。 有言谓“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真正胸有雄兵百万的人并不急于露才扬己,倒是那些半瓶子醋的自以为了不起,动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出言就是教训别人,一副教师爷的派头,毛病就在于“好”为人师而“不能”。所以,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为人师表者并不在此列。
总是自高自大,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对别人随意指指点点,即为“好为人师”。 没有人天生是为教导别人而存在,更没有人天生是为了被教导而存在。每个人的认识都有长有短、有对有错,不是每个短处都需要补足,也不是每个“错误”都需要改正。
即使是职业老师,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也要讲究一个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生活中更要注意不能把职业习惯带入其中,这只会徒惹人厌、自取烦恼。更何况我们这些不是老师的人,“好为人师”显然是不好的习惯。所以不是说有水平、有能力就可以随便指点别人。 比如说我们一帮朋友打羽毛球,有些人是初学者,有些人有点技术,有些人在业余圈算是高手,但是对于高手的指点,不同的人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态度。有些人喜欢被指点,即使被骂也开心,因为这能够帮助他技术进步,他很快乐。但有些人不喜欢被指点,因为他就是来出汗的,本来就不是要把羽毛球打到什么水平的。 所以如果真有“为人师”的能力,也有“为人师”的意愿,是一件好事。但不要以为自己是为别人好,拿着这个幌子就不顾别人的实际情况、不顾别人的心理需要指手画脚一通,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相反相当幼稚。
求认同,秀存在,这很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正常需求。正如喜怒哀乐一样,上天赋予人这些能力,是让你合理利用它,而不是消灭它。 从正面意义上来讲,为人师的过程,不仅仅是助人,也是提升自己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 “教学相长”。你听过或者悟出一个道理,不分享给他人,很快就会忘记,如果讲个他人听,就是重复记忆。
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当我们在否定别人好为人师的时候,是在否定别人的人,还是别人的观点?我们是否定他讲道理的形式,还是道理本身?我们是因为别人讲的废话太多还是忠言逆耳?我们自己的自尊心在作怪还是对方真把你当傻子?
当然,不可否认有许多好为人师者之所以好,只是将助人作为使自己显得优越的工具罢了,即使是所谓大师也有这样的心态,演技派大师马尔克斯写的那封矫情做作空洞的告别信里的一句话很好的阐释了这样的心态:“我明白,一个人只有在帮助他人站起时才有权利俯视他。”
好为人师者往往隐藏着一颗控制别人的心,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还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你好!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自由, 固然我并不怀疑你是为我好,但是这很大程度上隐藏着你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控制欲。
生活中很多人不是以分享的姿态,而是去指责别人的不成熟和无知,他们口中频繁出现的词语:现实、盐米、桥路,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当头棒喝,一语惊醒你这个梦中人。
自古有云,不求不助,医不叩门。扁鹊见蔡桓公,大致也是这意思,桓公不信扁鹊,讳疾忌医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想与扁鹊平日里的行为方式也应该有关系,否则,如果桓公对他有足够的信任,是不会明知要死也不治的。另外,善师人者,本身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践行者,首先得到别人的尊崇,后而得信。好师人者,多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自己做不到,就算你说的再正确,别人看不到榜样,如何能信?延伸到对子女的教育上,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吧。
是否好为人师要看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别人是否在请教你?二个是按照你说的做,结果你是否承担责任?在对过去事情的总结时,只要有问,那有答的就是乐于助人;对未来的事情拿主意时,你愿意承担责任,又能承担责任,当然不算好为人师。可惜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明哲保身、闭口不言。
人性天生就无比“势利”,同样一个道理不同的人嘴说出来,效果完全相反。比如我们是朋友,如果我跟你地位差不多,混的也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你,那么即使我出于好心告诉你我踩过的某些坑,想让你避免,不想眼睁睁看着你正往火坑里跳,但是你也很可能会不高兴,觉得受到了打击,然后就说我“自以为是、不尊重人、好为人师,你自己那么平庸凭什么说我,你那么能你自己咋还混这样……”。但是如果我地位比你高的多,混的比你好的多,说同样的这句话,你大概就会听的很感动。我想没几个人蠢到分不清别人对你是好意还是恶意,如果是好意,就别那么有攻击性,有人愿意指出你的问题应该是件很幸福的事,因为想自己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实在太难了。别动不动就给人带上好为人师之类的帽子,收到负面评论会感受到威胁,肾上腺素就开始飙升,就开始有攻击性或者想逃离,这是本能反应,大家都如此所以并没什么对错。但是如果你只会跟着本能走,一有人批评你就炸毛,毫无思考过程那就成普通动物了。不要忘了老祖宗还有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凡人多好为人师,而圣人皆善为人师。好为人师者,是以自我为中心,利己。善为人师者,以他人为中心,利人,这是本质上的差别。
当然最好的老师还是自己,从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才能领会“师父”的苦口婆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是好为人师还是诲人不倦?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