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大天文仪器(清朝天文机构)
清代制造的小型天文仪器和器物(上)
铜镀金星象插屏
插屏星图是两幅铜刻星图加紫檀木圆框置于紫檀木座架上,成为一对屏风。插屏通高1.01米,星盘直径0.6米,星图直径0.463米,其外圆刻360°,内测注有度数,再内圈为十二辰宫次,星分六等。星屏制于道光年间,星象按《仪象考成续篇》所载“赤道北恒星图”和“赤道南恒星图”,分别镌刻于两个铜板上,再镀金而成。
铜镀金星象插屏
御制铜镀金简平仪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宫造办处制作,星盘直径32.1厘米。简平仪分三重:上重盘为北地平盘,外周圈刻十二月份,每月30°,次内刻十二时辰,盘中心为北极,上附时刻盘。中重盘为天盘,其一面为北极恒星盘,上刻阴历日、赤道十二宫、周天360°、二十四节气、赤经线、黄道、银河系,沿赤道布列二十八宿,并按一至六等星标注。天盘的另一面为赤道南极恒星盘,除星象图有变化外,其余与北极恒星盘大致相同。下重盘为南地平盘,盘心象征着南极,中心设时刻盘、大游标,盘面刻有更线、节气线、日出没线等。简平仪顶端附提环,上端镌刻“简平仪”,下端镌刻“康熙二十年岁在辛酉仲夏制”铭文,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造。
御制铜镀金简平仪
御制铜镀金简平仪图示
磁青纸质简平仪
清康熙年间制造,直径32.2厘米,简平星盘仪是将天球坐标立体投影到平面上而制成的,故其有平面天球星盘之名,又称为简平仪。它用于夜晚观察星辰拟定星象或星位,白天观察日影确定时刻。这件瓷青纸简平星盘仪采用赤道坐标,因仪器上未安装窥器,就功能而言,只是一件演示性仪器。
简平仪属于星盘类。星盘是西方古代天文测量的基本仪器之一,也是星占学家用于星占活动的工具,西方广泛地使用星盘来测量天体的高度。星盘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在中世纪的欧洲和阿拉伯国家也很流行。元初星盘曾传入中国,但由于与中国传统的赤道坐标不相宜,一直未能引起重视。明朝末年,传教士利玛窦等来华,再次将星盘传入中国,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熊三拨编译了相关的理论书--《简平仪说》,李之藻等人编著了《浑盖通宪图说》。
磁青纸质简平仪
纸质天体仪
清光绪年,通高52.2厘米,地平圈直径31厘米。这件天体仪上有用黑漆绘画的星象及其名称。这些星辰均按其等级标注(一至六等),并注有三垣二十八宿名称。是湖南长沙的杨仁山制造。设计中采用赤道坐标,并配有方形木座,这反映出至清代晚期“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仍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近代西学“地圆说”在中国还没有深入普及。
纸质天体仪
纸质天体仪说明
铜镀金天体仪
通高100厘米,天球直径50厘米,该仪器在直径50厘米的大铜镀金天球上刻赤道、黄道,沿黄道刻二十四节气和星象,所有的星按一至六星等标注。天球自转轴的两端为天球的北极和南极,北极处设时刻表盘(现已丢失)。球可以绕着这个轴转动,转动一周代表天球的周日运动。球的外面有子午圈和地平圈。地平圈内有刻度和方位,上置游标;子午圈上刻有四象限。天体仪采用黄道坐标。
这件天体仪具备求某节气时某星中天时刻的功能。操作法是先把球面上所载的某节气转到正对着子午圈的下面,再使时刻盘上的游标对正南北方向,最后把某星转到正对子午圈的下面,时刻盘所指时刻就是所求的某中天时刻。
铜镀金天体仪
金嵌珍珠天球仪
金嵌珍珠天球仪是清代乾隆年间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做成的模型,通高61.5厘米,球径29.5厘米。天球仪由座、支架和天球三部分组成。天球球体用珍珠镶嵌28星宿、300个星座和2200多颗星,并阴刻紫薇垣、天市垣和太薇垣。围绕球体装有赤道环和地平环,北极还有时辰盘。九龙环绕的四足金支架支撑着球体。下置四兽足环座,座上有东、南、西、北四象字,座心为罗盘(指南针)。
金嵌珍珠天球仪
金嵌珍珠天球仪局部
紫檀木北极恒星图节气时辰钟
清光绪年间苏州制造,高60厘米,宽32厘米,厚23厘米。紫檀木钟鼓形,置于木座架上。黑色钟盘上描金北极恒星图,有三垣、二十八宿诸星座。边缘写黄道十二宫名。图外一道铜圈,镌刻二十四节气名,每一节气划分15格,一格代表一天。节气圈外再一铜圈镌刻十二时辰。钟有长短两针,长针每走一圈为一小时,短针每走一圈为一天二十四小时。钟盘外缘有齿,和走时系统的齿轮相咬合转动,显示天球星座的移动变化。
紫檀木北极恒星图节气时辰钟
紫檀木北极恒紫檀木北极恒星图节气时辰钟星图节气时辰钟
铁錽(wàn)金天体仪
顺治十四年(1657)造,通高31厘米,地平圈直径31厘米。是清宫收藏的最早的一件天体仪,地平圈为镂空刻花圆盘,球体上没有刻24节气,星象也不准确。因此,这只是一件模型,无实际观测意义。
錽(wàn)金是一种工艺,与错金有所区别。
铁錽(wàn)金天体仪
铁錽(wàn)金天体仪
御制镀金三辰公晷仪(戊戌款)
是玑衡抚辰仪的原型之一,仿制古代浑仪并简化而成。古代称日、月、星为三辰,因此而命名。通高68.5厘米,子午圈直径37厘米。仪器南北向的大圈为子午圈,上刻周天360°。与子午圈相交的有三重环圈,外重为天常赤道圈,分初、正二级,上刻十二时辰;中重为游旋赤道圈,上刻赤道十二宫;最内为过极游圈,其上一边开中锋,对应的另一边留中线,可用作游标进行观测。
仪器由花梨木支架承托,在木座中心放置一指南针。子午圈的外壁镌刻“大清乾隆戊戌年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铭文。
三辰公晷仪共制造了4台,第一台在乾隆九年制造,是玑衡抚辰仪的模型,其余三件被当做礼器用于宫殿内的陈设。
御制镀金三辰公晷仪(戊戌款)
御制镀金三辰公晷仪(丙寅款)
高72厘米,环架最大直径39厘米,三辰仪坐标环中,正立的大圆环为子午圈,上刻周天360°;与之相交的双圆环中,外环为天常赤道圈,上刻时刻度分;内环为游旋赤道圈,上刻赤道十二宫度。最内重是能绕极轴转动的过极游圈,上刻经度,游圈附直距、游表、窥管。仪器的环架主要由7根柱形支架承托,下配以十字形方座。方座内有水槽、螺旋,用以调节水平;还配有指南针,以定南北方向。此仪子午圈的侧面镌刻“大清乾隆丙寅年制”铭文。根据《三辰仪说》得知,三辰仪可演示测日月星而求得时刻,及测定月、星的赤道经纬度。
御制镀金三辰公晷仪(丙寅款)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清代制造的小型天文仪器和器物(上)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