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老子的道指什么?有什么特征?(老子的道的定义)

老子的智慧:道的特性

上一篇第四十章非常重要,因为开头五个字是《道德经》思维的总纲,“反者,道之动”。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十一章,这一章的内容非常丰富,也是对“反者,道之动”的具体解释,会给我们很多启发与回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四一)

「译文」

上等的士听到道,就会努力去实行;中等的士听到道,将信将疑;下等的士听到道,大声嘲笑。不被这样的人嘲笑,那道就不高深,不足以成为道了。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反而好像是昏暗不明的;前进的道好像是后退的;平坦的道好像是不平的。最高的德就好像山谷,最光明纯洁内心好像蒙受屈辱,广大的德好像不足的样子,刚健的德好像是软弱的样子,质朴的东西好像都是有缺点一样。最大的方没有棱角,伟大的成就大都晚成,天籁的声音无声可循,最大的形象没有形状。道隐藏于事物背后,没有名字。道善于帮助万物并成就万物。

老子的道指什么?有什么特征?(老子的道的定义)

「解释」

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介绍过,《道德经》是坐在老子对面一个人问问题,老子给予解答,是在一个特性情境中。现在有人问关于“士”的问题了,问关于领导阶层的问题了。有人问老子,怎么来判断士这个阶级境界水平的高低呢?老子是拿道来评价的,老子把士分为三类,上士、中士、下士。境界最高、水平高的士怎么做呢?“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水平高的、境界高的领导者,听到了道,坚定不移的按照道的要求去做,信念坚定,不会被外界所干扰。中等境界的士怎么做呢?“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他也想按照道去做,但是一遇到事就怀疑了,内心信念不够坚定,执行力不够。境界最低的怎么做呢?“下士闻道,大笑之”,境界最低的、最差的,人家说什么,制定怎样的规则制度,他都嘲笑,但是又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当然老子对这个还是很看得开的,怎样对待这些人,老子说别当回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被所有的人认同,有人嘲笑是正常的,不要跟嘲笑我们的人斤斤计较,在计较的过程中把我们的生命就浪费了。我们的境界和格局,往往就体现在对待攻击者的身上,老子面对这样的人,淡然一笑,不笑不足以为道。对待别人的嘲讽,别人的攻击,有这样一个态度,是一种非常了不得的境界和智慧。

老子的道指什么?有什么特征?(老子的道的定义)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一段,“故建言有之”,建言就是常言,就是常言说的好。上一篇我们说第四十章是全书的总纲,下边这些就是“反者,道之动”的例证。

“明道若昧”,光明的道路好像是昏暗不明的。为什么呢?真正的大道,反而像是昏暗不明的,就是把道路上的艰辛,陷阱都讲出来,让你看的清楚,这才是明道,所以像是昏暗的。如果给你描述的前面的道路多么平坦,多么美,那就要小心了,前面有陷阱。我们引申一下,在《论语》五十讲系列中讲过,“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第一类朋友直率,有问题直接指出来,你走的道上有问题直接讲出来,怕你犯错误。与你没关系的人,什么都不说,等你走进陷阱也不管你。

“进道若退”,人走在路上没有一直是走直线的,有些时候要后退绕过障碍。我们感觉是在退步,其实我们是在进步。事物发展的总体规律就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有时会有退步,但是退一步是为了更大的进步,总体趋势是前进的。我们不要因为暂时的退步与失败而苦恼,要知道这是前进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因为进道若退,退之后才更加有力量,每一次的后退都是在积蓄力量。

老子的道指什么?有什么特征?(老子的道的定义)

“夷道若颣”,夷就是平,颣就是不平,夷道就是平坦的道路。真正平坦的道路就像是不平的、高低起伏的。平坦的大道里面会有不平的地方,会有一些坡,这才是真正的大道,其实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走的路不会是绝对平坦的,会有起伏,会有坑洼,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戒备警惕,这样才属于真正的平坦大道。

“上德若谷”,最高的德行就像山谷,“虚怀若谷”。山谷深不可知,容量无穷无尽,不知道它能容纳多少。并且善于处下,能容纳一切。不自满,做了事情不居功自傲。人的胸怀也应该像山谷这样,宽容,能容纳一切,不论好的坏的。

“大白若辱”,白就是内心的光明信念与远大抱负,只要内心有光明、有信念,就能忍受很多屈辱,能屈能伸。“知其白,守其黑”,忍得下屈辱,吞得下委屈,因为我们心中有光,能守得住眼前的黑,这才是大格局。

“广德若不足”,广就是大的意思,越是广博的、大的德,反而好像自己有缺陷。知道自己有不足,看到了自己的缺陷,才能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能不断进步,去补正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德行更广博。

“建德若偷”,建德即刚健的德,偷就是懒惰、疲软的意思。刚健的德好像是软弱的样子。有着刚健的德的人,反而表现的是他的反面,表现出来的好像很软弱的样子,这是因为别人惹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不是一定要较量到底,一定要报仇,他们往往表现出宽容,忍让,这才是最高的德。我们看这不也是“反者,道之动”嘛。

老子的道指什么?有什么特征?(老子的道的定义)

“质真若渝”,真的东西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大方无隅”,最大的方是没有棱角的,我们经常说外圆而内方,外表没有棱角,不会伤害别人,但是内心中有方,有原则,这就叫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这一句非常好,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最大的器具最晚最成,想要获得很大的成就,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一口吃不成胖子,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脚踏实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着急,有准备终成大器。“大音希声”,真正的大音,一定是平时少讲,不是时时都挂在嘴上,不是老是絮絮叨叨,关键时刻掷地有声,恰到好处。“大象无形”,最大的形象是没有形状的。我们看天有形状吗?地有形状吗?风有形状吗?都没有,但是虽然无形却能量巨大。以上这一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等,都已经成为今天的成语了。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是没有名的,你没有办法定义它,不能描述它。贷就是帮助的意思,也只是道啊,善于帮助万物成长生长。

这一章的内容非常深刻,语句也非常优美,朗朗上口,我们不妨通篇背诵,慢慢回味,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老子的智慧:道的特性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