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不是闷是什么

“闷”不是命,是态度

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有些人喜欢把事闷在心里,不愿意说出来。一般称这种人为“闷葫芦”。

“闷葫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善言谈,天生就是性格沉默。从来不多说一句话,不喜欢凑热闹,即使在人多的时候也很少主动开口,喜欢在那安静地待着。

另一种是心里压抑而少言寡语。这种人可能曾经也有开朗的一面,但是因为长时间心理压抑,负面情绪无法发泄出来,有时候会变得行为举止古怪。

不是闷是什么

这里想谈谈后一种压抑型的“闷葫芦”。他们的“闷”不是自然的,与天生不爱说话的人不一样。他们往往是受到挫折后把负面情绪压制在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心中有冤屈,有愁苦,不愿意表达出来。这样的人生活很凄苦。

他们的外在表现是少言寡语,有时候焦躁不安,不能集中精力,情绪低落,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

这种负能量聚积在体内就像毒药一样慢慢发散,轻则导致肠胃不适,身体疲倦,头脑昏沉。严重会导致抑郁症,遇事想不开,容易采取极端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产生这种不良情绪呢?多从自身反省也许是更有效的良方。

不是闷是什么

有一次参加朋友聚会,来了很多不认识的人。主人提议大家互相多认识,于是在酒席间大家开始互相敬酒,互相交换名片。你敬我,我敬你,场面有些混乱,难免厚此薄彼,一般人也都不太会去计较。

聚会结束后,我和朋友一起返回,只见朋友闷闷不乐地说某人装的像个菩萨,朋友给他敬酒,那个人却没有回敬。朋友觉得那个人对他不恭敬,看不起他,于是心里不平。

在聚会期间朋友没有表现出来对那个人的不满,而是把不快一直闷在心里,脑子里一直在回放那个场景。

我说:“当时那么多人,难免顾此失彼。人家和你以前又不认识,不会刻意对你这样的。这点小事你也这么想不开?”

这个朋友就是太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了,事情都结束了还在生闷气,希望他过几天能想开些。

不是闷是什么

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曾经在非常时期受到许多非难,当时家里的文稿、字迹等作品都被抄走了。然而他对这些都采取不在乎的态度,东西抄走了,但是思想抄不走。

在外面受到折磨,回到家里该干什么干什么。他说在乎又能怎样?无非是跟自己生闷气。只有不放在心上,就没有人能伤得了自己。

人的心量可以很宽大,可以包容很多事物。但是如果某一类东西装的太多了,排解不掉就会出问题。

以前我们经常用的高压锅是通过高压来加热食物。但是高压锅不能一直给锅内加压,要适当地减压。高压锅的盖子上有一个出气眼,当锅内压力到一定程度时,这个出气眼就会打开,放出多余的气体,从而减轻锅内压力。

当人的心理压力太大时,就需要释放出来,把压抑的烦恼排解掉,才不至于压力超限导致崩溃。

“闷”和“不闷”之间就差一层窗户纸,而“闷葫芦”不愿意捅破,于是自己一直沉浸在备受折磨的痛苦中。

捅破这层窗户纸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勇气是对过去不争不怨地放下,是再给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

世界上最该救赎的人就是自己,而这个救世主也是自己。窗户纸的另一侧就是海阔天空,是崭新的自己。

歇斯底里地发泄只能是使问题更严重,向朋友倾诉,写日记,听音乐,读一本书,或者和我聊聊都能帮助捅破这层窗户纸。

“闷”不是命运,而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的态度。

作者简介:觉一养心,净化心灵,激发潜能和智慧!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闷”不是命,是态度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