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意思(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孟子的“仁政”思想其实是很现实的

孟子名轲,邹国人(今山东邹城),据说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生卒年月不详,活动在战国中期,与魏惠王、齐宣王同时期。

孟子的事迹,史书上记载不多。据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对孔子的学说研究很深,对孔子的为人也非常尊崇。学成之后,他也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先后到过齐、宋、滕、魏等国家,传布儒家学说,曾做过齐国的卿相。晚年,他离开齐国回到老家,和他的徒弟万章等“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而作《孟子》七篇。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意思(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孟子的思想,虽然不为当世所重,但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特别是宋以后,他的著作《孟子》一书被奉为经典。孟子的政治思想内容较多,比如:“人人皆可为尧舜”“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政以得民的“仁政”思想,对于中国历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传统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这一主张是从孔子的“仁”发展来的。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仁者,人也”,“仁,人心也”。意思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好的,应该把人当人看。

他告诫说,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够得天下,就是由于实行了“仁”,最后失掉天下就是由于“不仁”。所有国家的兴衰存亡都离不开“仁”。天子不仁,不能保住天下;诸侯不仁,不能保住国家。桀、纣所以失掉了天下,归根结底就是由于“不仁”而失掉了民心。因此,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得到天下,巩固自己的地位,办法是在于得民,得民的关键是在于得民心。要得民心,就要行仁政,老百姓希望得到的你就给他,不希望的,就不要强加于他。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意思(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孟子所说的“仁政”的具体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制恒产、薄赋敛、省刑罚三个方面。

第一,制恒产。孟子认为,老百姓没有固定的财产,就不会安定。因此聪明的君主给予人民的产业,必须是上能养父母,下能养妻子,好年景吃得饱,坏年景也不至于死亡。

第二,薄赋敛。孟子认为,聪明的君主应该是“取于民有制”,而不应横征暴敛,大肆搜刮民财。孟子进一步指出,在保证农民有一定数量的田产之后,还须勿夺民时。如果夺其农时,随便征发徭役,人民不得耕耨,仍然避免不了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第三,省刑罚。孟子认为,代替刑罚的好办法是“教民”,使“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只要人民远耻近义,社会自然就会安定下来。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意思(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孟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特别在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伟大进程中更是功不可没。但在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战乱不断,各诸侯国用度浩繁,孟子的“仁政”思想脱离了社会现实,“迂远而阔于事情”,很难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孟子的“仁政”思想其实是很现实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