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观像念佛什么意思(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

【观像念佛】一

观像念佛什么意思(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

观像念佛其实也是跟持名念佛一样,必须要有定力,必须要深解第一义谛,观像念佛不是只是看着佛像发起了一种思慕、仰慕之情啊。那什么叫作「观像念佛」?就是面对着庄严的佛的画像、或是佛的塑像,去观察思惟的一种念佛法门。那如何去观察思惟来完成观像念佛的法门呢?这个在后面我们会慢慢跟各位说明。那我们先说明一下刚刚所说的:观像念佛不单单的是指,对着佛像而发起仰慕之情。观像念佛跟前面所说的一行三昧,持名念佛的一行三昧一样,是必须要具足了修习念佛的定力,也就是说必须先修习念佛的定力,再来必须深入的了解思惟第一义谛,必须要了解第一义谛的真正的道理。那修习念佛的定力也就是必须要透过忆佛念佛的功夫。所以持名念佛的这个心念心听、心念心忆,其实是修学一切念佛法门的一个很好的一个方便,所以心念心听、心念心忆其实不是说不好,只是说心念心听跟心念心忆,其实它是修学念佛法门很好的方便,而且透过这样子的一个方便能够转折到、转进到更深一个层次的念佛法门。所以这个观像念佛同样的必须要具足修习定力,也就是忆佛念佛的定力。第二点,必须要深入的了解思惟第一义,也就是必须要知道法身是一种空性,这个就是前面所说的般若空性。虽然是空性,但是祂是真实存在的。祂不是像顽空一样,不是像虚空一样一无所有的,祂是实际的一个理体,祂是实际的一个理体存在的。祂不是像虚妄想的东西,自己所虚构出来的东西,不是意识心去虚妄想,把祂虚构出来的东西。那具足了定力还有深入了了解第一圣义谛以后,才能观像念佛,才能对着庄严的佛像——庄严的佛的画像或是佛的塑像——去思惟,然后进入体究念佛。在体究念佛的过程里面,才有办法亲见真如实相,也就是亲见自性弥陀,这样子进入了甚深的三昧。所以观像念佛的目的,其实就是要透过观像念佛的一个方便,来进入到体究念佛,那透过体究念佛的参究,来亲见自性真如,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里面《大宝积经》说的很清楚,我们后面会引《大宝积经》的内容来做详细的说明。所以 佛说,一切念佛法门不外乎是要让众生:第一个作为求生净土的方便,第二让众生亲见自心本性。念佛法门其实不是只是在求平安、不是只是在求保佑,念佛法门其实就是要让众生有一个依靠,能够求生诸佛净土、能够有求生诸佛净土的方便。那念佛法门更重要的是,要让众生能够透过念佛法门来亲见自心如来。也就是说,靠着正确的念佛定力功夫的锻炼,再加上深入了解般若,深入了解第一义佛法,进而亲见自心如来。所以,一切的念佛法门无非都是要让我们求生净土,或是亲见自心如来。那观像念佛也是这样,观像念佛不但能够透过观像念佛定力的修持求生净土,也能够透过观像念佛进入体究念佛的参究,来亲见自心如来,亲见自性弥陀。我们来看一下《大宝积经》里面如何的说明观像念佛的过程。《大宝积经》里有一段是大精进菩萨修学观像念佛的一个过程。大精进菩萨是 世尊,也就是 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释迦牟尼佛过去世是如何的修学这个观像念佛的呢?我们看《大宝积经》里面说:有一个比丘他用白迭画像,也就是说用了非常干净的一块白布把佛像画在上面——「众彩庄严,悉皆具足」,就是把所有最美妙的这个彩绘,画到这个佛像上面去了,所以众彩庄严,具足了佛相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都完全具足画在纸上。把画像就拿到 大精进菩萨的那个地方去,送到 大精进菩萨——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送到 大精进菩萨所住的地方,送给 大精进菩萨。大精进菩萨看到这个佛像「心大欢喜」,非常的胜妙!非常的殊胜!看到佛像的时候「作如是言」,就这么说:「如来形象妙好乃尔,况复如来正遍知身,愿我来世得成如是妙色之身。」(《大宝积经》卷89)。也就是说:如来的形像竟然形像微妙相好殊胜到这一种地步啊,更何况是如来的正遍知身!什么是如来的正遍知身呢?如来的正遍知身就是如来的真实法身、报身。如来的正遍知身,就是如来的真如法身。唯有法身祂才是正遍知,唯有如来的法身所出生的这个报身才能够正遍知。那一般的众生,有没有正遍知身呢?一般的众生,我们说四圣六凡,都同具这个真如本体,所以叫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所有的众生一样有正遍知身,那正遍知身就是所有众生的法身。但是所有众生的报身,有没有正遍知身呢?所有众生的报身,就没有正遍知身,因为没有如来的无垢识,没有如来大圆镜智的功德。所以一般的众生的这个报身,一般众生没有正遍知身,只有法身有正遍知身。所以正遍知身就是指,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个身,也是指佛与众生有差别的这个身,就是这个报身。释迦牟尼佛也就是 大精进菩萨,到这边的时候祂说「况复如来正遍知身」,何况是如来的正遍知身呢?到这边一直地赞叹说「愿我来世的成如是妙色之身。」在这边就发愿了,愿我未来世也能够得到成就如此的妙色的身体。所以就请求出家学道,就为了这样子就向父母亲请求出家学道。因为 大精进菩萨的父母亲非常的年老了,所以就没有答应祂出家,他说如果你出家的话,「吾等当死」,也就是说:你如果硬要出家,你如果坚持要出家,我们两个老的一定会死掉的。所以 大精进菩萨就用了很多的方便,要让祂的父母亲能够活下来,而祂自己也能够出家。那用了那些方便呢?祂就「不食诸味,不升床座,不食酥油,不饮浆水。若善、若恶,口不言说,乃至得出家。」(《大宝积经》卷89)所以祂在这个时候就不吃任何的美妙的饮食,也不上床睡觉,就只是打坐,坐中观像,坐中念佛。也「不食酥油」:酥油在印度是非常营养的东西,所以也不吃任何的酥油;也「不饮浆水」,就是不喝水,也不喝任何的果汁;所有善事、恶事「口不言说」:都不去谈论任何的善事、恶事,只为了要求能够出家。那这五天当中「百味美食劝之令食」,在这个五天当中,祂父母亲为了要劝阻祂出家,所以准备了所有一切美食让祂吃,劝祂能够吃这些东西;而且发动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来帮忙劝食,劝阻祂不要出家;也用了诸多的宝藏;用八万四千美女。但是 大精进菩萨在这个时候都不理不睬,也不饮食,不睡觉,不喝、不睡,一直到第六天的时候断诸忆想。经典里面说:「于第六日断诸忆想,不起食,念如来应正遍知。」(《大宝积经》卷89)所以在这个时候,大精进菩萨在第六天的时候,断除了所有的忆想,而且不食任何的食物,只是念着如来的应正遍知,也就是念着如来的正遍知身,还是念着如来的正遍知身,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达到忆佛的念佛三昧。就是在第六天的时候断除了所有的忆想,也不吃任何的食物,在这个时候只念着如来的应正遍知身,能够得到忆佛三昧、念佛三昧。那在这个时候,祂的舍宅里面,他们宅所里面(因为大精进菩萨的家里是一个非常殊胜富足的富豪,所以非常庄严),那这个宅神就显现了神通,而且诵了赞偈来赞叹 大精进菩萨;并且用这个偈来呵责 大精进菩萨的父母;还有呵责 大精进菩萨的父母所找来的这些所谓的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要劝 大精进菩萨不要出家);也呵责 大精进菩萨的父母所找来的美女(这些美女就是要来引诱大精进菩萨不要出家)。那这些人看到了这些偈以后,看到这个宅神诵了这个偈以后就悔过,而且能够同意 大精进菩萨能够出家。后面还有 大精进菩萨往后修行观像念佛的这样一个次第,那我们下一集再跟各位作说明。今天时间已经到了,祝福各位同修: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佛!

《念佛法门》第三十六集

【持名念佛一行三昧 (三) / 观像念佛 (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观像念佛】一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