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小学语文你应该像我这样教,就功德圆满了吗(你要像我这样做)

小学语文你应该像我这样教,就功德圆满了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目录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单纯进行课文教学还要简明有效!

1/第一课课文题目叫《秋游》。在“秋游”一词中,秋是名词,游是动词,那么“秋游”就是主谓结构,又叫主谓短语。“秋”是主语,“游”是谓语。

但是这里还有一种情况:“游”是名词!比如“长江中下游”,“游”是名词。那么,在“秋游”中,“游”也可以是名词。即:秋天这个旅游阶段!所以,整个“秋游”在这里又是名词。作为名词的“秋游”,它不是主谓结构,他是偏正结构,即前偏后正,重心落在“游”字上。

另外,“秋游”(秋季旅游)还可当作是一个浓缩了的短语,不过,它是个最短的短语。因为一般短语大都超过两个字。

那么讲讲【秋游】的语法,能增强学习效果。

如(1).我们秋游去。【这里的“秋游”具有【动词逻辑性】。“去”为助动词。】(2).我们去秋游。【这里的“秋游”动词性状比(1)强些。“去秋游”构成复合动词,同时也是复合谓语。】

这就由此引出了:“动名词”的概念。【动名词】可分为两种。一种叫【“活/动名词”】 。如“鸟瞰”这个词,“鸟”是活物,本身即具备活动性质。所以“鸟”与“瞰”配合似乎产生了连动的感觉。而另一类称为【“死/动名词”】。如“秋游”,——顾名思义。又——在上述(1)与(2)例证中,它们都要通过“去”来助动或表现。否则,“秋游”本身【动作(态)化力量】不足,不是吗?

2/第二课课文题目《再见了,北京》

再见了,北京!这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一个复句。第一个分句“再见了”中的“了”是表示时态的助词,即:“过去”已“了”,或“现在”将“了”。(就是“现在我要跟“你”再见了”,“现在”与“过去”再见了)。

“再见了”是个【动词性谓语句】(即:无主句——无主语)。其中“再见”是核心谓语(谓语中心词),“了”是补语,是对“再见”的补充。北京!是第二个分句。北京是个专有名词。但“北京”在整个复句中却充当了主语。即主语的倒装!现在我们试着将主语的倒装恢复过来变成——北京,再见了!(北京是主语部分,再见了是谓语部分)

再见了,北京!在句情关系上,它是一个【承接复句】。承接什么?承接空间。即承接【“我”与北京之间的物理距离(越来越远了)】。

再见了,北京!是感叹句。

再见了,北京!是抒情句,直接抒情。

再见了,北京!用的是【呼告】修辞手法。即“呼唤北京,告诉北京”——“我要走了”。呼告手法——能增强抒情效果。

再见了,北京!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上面讲的“呼告”联用。在短短五个字的句子中,共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而且没有丝毫人工斧凿的痕迹,也就是手法用得隐藏不外露,就像一棵小草自然地生长不招不摇,且显得渺小而又容易被人忽略,这是【境界】非常了不起,这也是我佩服苏教版语文的一个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再见了,北京!”是个承接复句,用了三种手法——拟人,呼告,直接抒情。同时,它还是个倒装了的主谓句——如果不认真分析,就有可能把它当成一个非主谓句!其实,像这类句子在苏教版中比比皆是,只是我们的教师没用心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错过了大好的学习机会!

我敢说如果遇到一个好语文老师跟班上,小学生毕业后即可具备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现代汉语的水平,古文除外。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小学语文你应该像我这样教,就功德圆满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