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印度瑜伽的创始人(印度瑜伽之父)

瑜伽历史——首位将瑜伽引入西方的印度瑜伽大师

印度瑜伽的创始人(印度瑜伽之父)

斯瓦米·维帷卡南达,辨喜(1863~1902),印度近代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印度教改革家。又译斯哇密·维韦卡南达。原名纳兰德拉那特·达泰,法号辨喜。生于加尔各答,属刹帝利种姓。1883年毕业于加尔各答省立学院,翌年进入加尔各答市立学院攻读法律。大学毕业后,事奉印度教改革家罗摩克里希那。曾到美国和欧洲各地旅行,宣讲印度吠檀多哲学,颇受西方学术界重视。1897年回国,同年在加尔各答建立以他老师命名的“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1899年又在喜马拉雅山麓创立旨在宣传和研究印度吠檀多哲学的“不二论书院”。

辨喜一生致力于印度古典哲学吠檀多派理论的研究与革新,因而被称为“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他从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世界的最高本体是“梵”,或称“宇宙理性”。世界上任何现象,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都是它的表现,都是它派生出来的。梵显现为世界,是以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为媒介的。辨喜认为,世界是由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组成的。他经常把精神方面称为“精神世界”,把物质方面称为“物质世界”,但他所谓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并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平行的关系,两者都起源于最高本体——梵。辨喜的哲学充满矛盾,他在继承印度吠檀多不二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学说的同时,又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吸收了不少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内容。他承认物质世界是真实的,承认对立和矛盾的存在。但是,又认为事物的对立与转化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它们的和谐和统一才是绝对的,永恒的,从而又陷入形而上学。

辨喜追随老师罗摩克里希那,主张以印度教为基础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人类宗教”。在社会改革方面,他号召印度各个民族、宗教和种姓在印度精神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打破宗教对立和种姓隔离,改善劳动群众的物质环境,普及教育和文化,发展民族工商业,提高妇女权利,清除印度与世界的隔绝,希望在印度教的精神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社会。

辨喜的哲学著作有《业瑜伽》、《王瑜伽》、《信瑜伽》、《智瑜伽》、《吠檀多哲学》、《理性与宗教》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瑜伽历史——首位将瑜伽引入西方的印度瑜伽大师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