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之死(六):得来不易的大将军(年羹尧死因,只知将军,不知皇上)
年羹尧被赐死,你不知道的人性——大恩不言谢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人受了别人的恩惠,就会很豪爽的说:“大恩不言谢!”说者好像准备将来一定会报恩,听者更认为说者一定会报答自己的恩情。其实,我们都误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它的真正含义是当恩德大到让受恩人无以回报时,受恩人就不用报答。在生活中,仅仅不用报恩,受恩人还是很仁义的,有很多时候,当恩德大到受恩人经受不起的时候,受恩人还会加害施恩人,这也是“斗米养仇人”的原因。
我们看过《雍正王朝》,中间就牵扯到两个人,一个是雍正,一个是年羹尧,年羹尧平定西北少数民族叛乱,从现在解密的雍正给年羹尧的圣旨看,雍正几乎与年羹尧称兄道弟,对年羹尧是感激涕零,因为,年羹尧平叛的胜利,不光稳固了大清江山,更是稳固了雍正的帝位。按理说雍正应当保证年羹尧世代荣华富贵才是,我们想年羹尧自己也会这样想,所以,他就有些飞扬跋扈,生活奢侈。于是,大臣们纷纷上奏折参奏年羹尧罪行,要求严办他。表面看这些大臣好像义正言辞,其实,他们无外乎是报私仇和嫉妒,雍正当然知道,但雍正并没有替年羹尧说话,原因是雍正暗示了这些大臣参奏年羹尧,就是年羹尧的功劳和恩德太大,雍正无法面对他,所以,他不光贬损年羹尧,最后还赐年羹尧死。如果雍正依然信任年羹尧,就不会派监军去,既派监军,就向满朝文武大臣暗示,皇上已经不信任年羹尧,原因很简单雍正已经无法面对大恩人年羹尧,只要年羹尧活着世人都会认为雍正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而且,他自己内心也会非常不安,所以,只好将这个恩人从世间抹去,才心神安宁。
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个情节,官渡之战曹操营中粮草马上断绝,面临巨大危机,这个时候,他青年时代的好友许攸突然出现,献了一个“火烧乌巢”的妙计,让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扫平北方军阀,稳固了曹操的大后方,许攸正准备接受曹操的封赏,结果丢了自己的性命。许攸的死固然与他狂傲不羁的性格有关,更与他的功劳和恩德太大直接有关系,他活着让曹操很是为难,一个原因是他们是发小,自己的糗事许攸都知道,对他的形象很不利;另一个原因是曹操面对他的功劳和恩德,不知道怎样安置他为好,所以,只好杀了他。当然,曹操没有亲手杀许攸,但间接死在他手里。
清朝时,一个人帮助一对卖豆腐的夫妻发家致富了,十几年以后,当这个人生意出问题,带着两千两银子投靠这对发了财的夫妻时,他们也选择了谋害恩人,摆脱心灵压力的做法,当然,后来事发,他们也付出了生命代价。
世上只有一种恩德,施恩人和受恩人不会反目,这就是父母与儿女,因为,父母从来没有想到儿女是否报恩;儿女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恩德是天经地义,所以,他们没有心理压力。因此,一般父母与子女恩爱永远。
除了父母与子女关系,其他,亲戚、朋友、同行同事、合作伙伴、上下级和陌生人之间,一旦出现交往中的恩德,这二人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小的恩德会让人们关系融洽,一旦一个人给予别人大的恩德和帮助,施恩者一定要警惕了,如果你想得到受恩人的报恩,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是你的希望一定会落空,心灵会受熬煎;二是有可能受恩人不光不会报答你,还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伤害。所以,当我们准备向某人伸出重大援手时,要做好两个思想准备:一是不要想着别人的回报;二是你帮助的人一定会与你变成陌路人。
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忘恩负义”来评价受恩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靠恩德维系的,它是靠利益关系来维系的,人们考虑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从道德出发的,而是利益关系。人性的弱点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尊,受人恩惠的时候,不管施恩人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帮助受恩人,受恩人都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受到的恩德越大,伤害越大,受恩人后来发展得越好,他会越忌讳施恩人。所以,“大恩不言谢”是我们先辈智慧的体现,受人大恩不要轻言报恩,因为,后来有可能你不想报恩和不能报恩,所以,不许诺,心里压力就会小,就不会伤害施恩人;施恩人没有想到要受恩人回报自己,也会活得快乐,又不会遭到受恩人的伤害,大家都会快乐。
施恩与人是一种优秀品质,不图人回报是一种更高境界,它能让人活得更智慧,更快乐!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年羹尧被赐死,你不知道的人性——大恩不言谢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