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攻心联”最重要的创作目的是什么?(武侯祠的攻心联的意思)
武侯祠书法名联- -“攻心联”
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
成都武侯祠内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老百姓都叫它“攻心联”,因对联书法韵味十足,带有浓郁的钱南园笔意,笔法属楹联中的稀品。加上对联提出了作者对正反、宽严、和战、文武等诸方面的政见,结合当时治蜀现状有感而发,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因而深得游人喜爱,名扬遐迩。
这副对联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赵藩撰书的。联文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是: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懂得用兵的人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施政方针或宽或严都会失误,后继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熟虑引以为戒。
对联联文对诸葛亮的评价很高。“攻心”是指诸葛亮南征时,以“攻心”收到抚安的效果,使孟获心悦诚服;“宽严”是诸葛亮《答法正书》论述的中心要点。他指出不能照搬刘邦入关时的宽刑,主张对当时益州的情况用严刑,“威之以法”。仔细玩味联意,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作者在颂赞诸葛亮的同时,也强调审势度势的重要性,并以此隐喻“后来治蜀”者。
攻心、审势:即在与人对抗的过程中,利用心理战术来不战而胜,攻心即是驾驭人的思想,从思想上使其畏惧,甚至使其诚服,《孙子兵法》“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便是这个道理。这也是这副“攻心联”的智慧精华和留给后人的启迪。
赵藩借鉴清末岑春煊、刘丙章先后任四川总督,其一宽一严、尽失其度,终至失误的教训,托出诸葛亮的治蜀之道,针贬时政,颇有余味。赵藩为岑春煊老师,联语一语双关,明写诸葛亮治蜀之功,暗示岑治蜀之过,致使岑后来迷路知返,也显示出此联的魅力所在。
左:赵藩,右:岑春煊
毛主席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来武侯祠时,就在此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玩味联语的微言大义。文革初期,毛泽东嘱咐当时来四川任职的梁兴初,要到成都武侯祠观读“攻心联”。一时间,“攻心联”传遍大江南北,掀起了研读赵藩对联的热潮。邓小平同志也曾经称赞说赵藩写得好,富有哲理。
对联作者简介:
赵藩(185l一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爰仙,晚号石禅老人,白族,出生于云南剑川县向湖村。他的一生,走过了封建文人到资产阶级民主人士的历程;作为近代西南著名的文人和少数民族诗人,赵藩在文化事业上有较大的贡献。赵藩崇敬诸葛亮,他自己也曾有过“小诸葛”的绰号,其诗词对三国历史事件和人物或誉或毁,爱憎分明。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武侯祠书法名联- -“攻心联”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