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解连环孤雁张炎译文(解连环孤雁是什么词)

【宋词赏析】——张炎《解连环·孤雁》

解连环孤雁张炎译文(解连环孤雁是什么词)

《孤雁》——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白话释文】

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解连环孤雁张炎译文(解连环孤雁是什么词)

【作者简介】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西秦,久寓临安。出身世家,为贵介公子。六世祖张浚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曾登相位,曾祖张镃,官司农少卿,雅好文词,广交名士,有《玉照堂词》,姜夔(音葵)曾依之为客;父亲张枢,亦擅词章。他承家学传统,受先翠熏陶,发展了姜夔一派,成为宋末ー大词人。

解连环孤雁张炎译文(解连环孤雁是什么词)

【赏析】

南宋后期,姜蘷一派词人都很注重咏物词的写作,形成了时尚风气。这类词,把描写的重点放在“物”上,姜蘷咏梅花、周密咏水仙、王沂孙咏秋蝉、张炎咏孤雁,都写出了名篇佳作。咏物,其实也是抒情,是藉物抒情的种表达方式。这类作品往往具有比喻象征的意义,索解为难,过浅则失之浮泛,过深则失之穿凿,欲求允当,尤须知人论世以作权衡。把咏物的内容写进词里,这对词的题材来说,是一种发展、变化;而就这种变化来说,与其说它是扩展了,不如说它是凝聚了。咏物词把笔集中在具体的描写对象上,遗词造句用典使事都围绕着这个核心,有所生发、有所寄寓,也都以所咏对象为根基、为依托。题材凝聚,便于向深处挖掘,这当是咏物词不乏佳作的重要原因。宋末遗民词人张炎就是以咏物见长的,选录的这首以孤雁为题的《解连环》尤负盛名,使作者赢得了“张孤雁”的绰号。

这首《解连环·孤雁》是一篇咏物词。它构思巧妙,体物较为细腻。在写其外相的同时,又寄寓了深微的含义。这首词可以透视出张炎词深厚的艺术功底。

第一句写出了孤雁之遭际,使人意识到了作者心绪之凄惨。南宋末年,国势垂危,生于此时的词人,对于时局自己深感无能为力 ,不胜忧愤,只好借物抒怀,以寄托一腔幽怨。

而后又写“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这是为雁立传,可以看到作者思想轮廓。表面上是说孤雁误了寄书,和苏武托雁寄书的心事。“残毡拥雪”,用苏武“武卧啮雪 ,与旃(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事表达心声。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荏苒,是连绵不断的意思。夜悄,出自杜牧的“仙掌明月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说的是长门宫陈皇后失宠的典故。

孤雁关心着故人,唯恐耽误了故人的消息,而自己的意外遭遇却不为人知。失宠后的陈皇后那幽闭的宫门和弹奏的幽怨的曲调也不能与孤雁的“旅愁”相比。“锦筝弹怨”则用的是东晋恒伊的典故,他弹奏的曲子让听者谢安为之泣泪沾襟。用这个典故增加了一层曲折,表达更加细致,更有力量。

结尾几句,从孤雁重逢的惊喜迭进一层,写到幸福和满足,使得孤雁在离群失去伴侣后所遭遇的危难和愁苦都得到了补偿,从而也给与了读者的心理上的平衡和慰藉。

读了张炎这首词,我们不难看到咏物仍为抒情,写乃是写人。作者是把自己的家国之痛、故人之思以及漂泊之感托于孤雁而作抒发的,但是,他虽悲苦,并不颓丧,仍然把希望留在人间。孤雁离群失倡,还有重逢之时,花朵已然凋谢,还有重开之日,他的另一首名作《高阳台》所说的“能儿番游?看花又是明年”,就表达了这种希望在人间的思想。

解连环孤雁张炎译文(解连环孤雁是什么词)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宋词赏析】——张炎《解连环·孤雁》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