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素书》译文(素书译注)

《素书》原始篇——之义

《素书》译文(素书译注)

原典: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译文:义是人都都认可的一种道德规范。人们可以将它作为某种社会规范,用它来奖善罚恶,从而以此建功立业。

小子理解:理之所在,谓之正义;顺理决断,所以行正义。有功好人重赏,多人见之,也学行好;有罪歹人刑罚惩治,多人看见,不敢为非,便可以成功立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义”看成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行事适宜,符合伦理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某个人帮助我们,即使有危险也不退缩,事后,我们会说,这个人真讲义气。讲义气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护和拥戴。

儒家伦理有五常——仁、义、礼、智、信。孔子将“仁”看的很高,而孟子则重视“义”,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所谓成仁取义。孟子非常重视义,认为“义”是人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品质。“义”可以提高人们的境界和修养,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让社会和谐安定。

《素书》译文(素书译注)

“义”贯穿了孟子思想的始终,比如“舍生取义”的由来。那么,孟子为什么重视“义”?这和孔子重视“仁”的理念有冲突吗?其实,孟子的“义”的思想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延续。为什么这样说?孔子说“仁者,爱人。”怎么“爱人”?自然是要去关心和帮助别人。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义气。因此,“义”其实是“仁”的实践。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素书》原始篇——之义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