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原始篇在线阅读(《素书》原始篇的作者是)
《素书》原始篇
原典: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译文:想要修身立业,就一定要遵守道、德、仁、义、礼这五项根本准则,缺一不可。
小子理解:从小子前几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道是极度抽象的概念,其中道是统领,是后者能够实现的根基,后者在《素书》中认为其程度和水平是逐步降低的。有道是“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秒而已。因此,老子言其体,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将礼列入上述五者最后,认为是为人处世之道之最末,白话讲就是社会和人实在水平不高,就用礼来约束吧,此处礼当看作“礼法”,强调规矩和秩序。黄石公言其用,认为“不可无一焉”,将礼放到做人治世的一项关键要素,认为是不可废缺的重要内容。
道家重要思想家——老子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中最伟大的辩证法大师。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意思呢?天下的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当世风日下的时候,就出现道德;当人们都胡作非为的时候,就会有人制定出礼制和法律。社会越发达,人们就离天道本有的和谐、完美越远,因此,“小国寡民”才是理想社会。
当然,现代看来,这种思想还存在较大问题。在黄石公看来,想要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是不可能的,因此,聪明的人应该借助仁、义、礼、智、信这些优秀品质,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就包含了儒家入世的思想理念了。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支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是有阶段性的,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要搞乱了。儒家的哲学讲究实际,在学问和做人上,又讲究循序渐进。因此,求学是“立”的根本。什么是“立”呢?用《左传》中的话来讲,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也叫作人生三不朽。立德,就是在做人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立功,就是建立伟大的功勋,名垂青史;立言则是能够写出思想深刻、文采飞扬的文章,让后人竞相传诵。其中,立德是最为重要的。立德也包括立身。《大学》里说,一个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前,因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学会做人了,才能够让家庭和睦,才能建立伟大的功业。
黄石公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将道德当作基石,权谋只能是手段。道德和权谋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如果一个人只讲权谋,不管道德,一定会引起众怒,最后遭人唾弃;但是,如果一味讲道德,而不讲权谋,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素书》原始篇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