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恭俭庄敬,礼教也(礼 恭俭让)

论语第十二句 何谓礼?恭俭庄敬而不烦 则深于礼者也

有子曰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醒脑选择题先来一个:如何才能让一个极为不开心的人,在15分钟内变得真正开心起来

您选好了吗?选好了再往下看

恭俭庄敬,礼教也(礼 恭俭让)

A)给TA讲一个全世界最搞笑的笑话

B)买一款TA最喜欢的冰淇淋给TA

C)给TA一根筷子,强制TA横着叼在嘴里

D)跟TA讲苦极灭道,否极泰来的道理

正确答案是:笑话和冰淇淋只能让TA高兴一分钟不到(AB不对),那么不开心的情况谁有心情听你BB哲学人生(D也不对),有且只有一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C,强制TA横着叼根筷子在嘴里

这不是搞笑,这是科学:美国心理协会(APA )第一任主席 刘易斯麦迪逊特曼 的一个研究表明,在认知 态度 行为 三者的相互影响之中,设法(甚至强制)改变行为,那么认知和态度也就会发生改变恭俭庄敬,礼教也(礼 恭俭让)

在这个例子中,横着叼一根筷子导致的行为改变是嘴角上扬,嘴角上扬这个生理变化,就会刺激认知(我开心吗)和态度(我真的开心吗)发生心理的转变。生理行为变化可以有效影响非常难以改变的认知和态度的心理变化。不信的话,下次你不开心的时候试试,就知道这不是搞笑,是科学

言归正传谈论语,上面这个案例对理解论语第十二句有帮助(稍后表)

有子曰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这一句字面上虽有点绕,但还算直白,核心在于 礼。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强调个人行为的以礼调和,以和为贵,言行举止有自我约束,礼的约束调和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个人修养是非常重要的恭俭庄敬,礼教也(礼 恭俭让)一)礼,是修行内心的外用规范,让人变得 恭俭庄敬

一个人或者因为天生仁心而懂得为人处世以礼相待,而刘易斯理论的用处则在,一个行为举止上有礼仪规范的人,会因为在行为活动中的礼仪规范,而促进和激发认知态度的转变,也就是说,一个做得到每时每刻都有礼的人,计算他起初心里不一定认同,但遵守理解规范久了以后,他的为人就会变得恭俭庄敬,他的心中就有了礼。同样的,若是想让一个野蛮人变得文明,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所以,在孔子所著礼记经解中指出:恭俭庄敬,礼教也,这是礼作为外用规范的作用

二)礼之用 知和而和,凡事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和为贵

那是不是要把古人的各种礼仪规范搬回来照猫画虎的学起来呢?倒也未必,因为礼的本意是把握三道五轮的人与人的相处关系,时代不同,方式不一定要生搬硬套,不要刻舟求剑的复古,也不要对现代互联网社会带来的浮躁任性过于放纵,但要抓住的核心是,知和而和,人和人相处本着平和的心而和平的相处,这就是合适的度

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带来 礼之失烦,失去了礼的本意,就会变成很烦人的结果,比如当代社会了,见到国家领导要磕头就很烦,现在的年轻人,内心里对老师一点尊重都没有,言语甚至很轻佻浮夸,这也是很烦。-礼之失烦

三)对于礼的正果,孔子礼记经解中一句话就说完了: 恭俭庄敬而不烦 则深于礼者也

内心恭俭,行为庄敬,内心的认知态度与外在的言行举止一致,能够以平和的内心和和平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这样,也许就算是对于礼 有了深入的学问了吧

小结一下:礼是修行内心的外用规范,让人变得内心恭俭行为庄敬,知和而和,把握合适的行为尺度,这样对于礼的修行,就是深入了很多了

有子曰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传统文化大观园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论语第十二句 何谓礼?恭俭庄敬而不烦 则深于礼者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