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老子十三章 受宠若惊(老子宠辱若惊译文)

《老子》第十三章读书笔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第十三章通行版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帛书版:老子十三章 受宠若惊(老子宠辱若惊译文)

老子十三章 受宠若惊(老子宠辱若惊译文)

老子十三章 受宠若惊(老子宠辱若惊译文)

译文:

得到恩宠或遭受侮辱,都要为之担惊受怕。重视大患大难,就好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什么叫作“宠辱若惊”呢?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它会感到惊喜不安,失去它则会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作“贵大患若身”?人之所以会有祸患,是因为有这个身躯;倘若没有了躯体,人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担交付于他;爱天下和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责任托付于他。

老子十三章 受宠若惊(老子宠辱若惊译文)

逐句解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这里宠可作恩宠、荣宠讲,代表上面赐予的荣耀和信任,辱则作侮辱或耻辱讲,是上面施加的惩罚和责备。宠辱总是相连,有宠必有辱,因此得到宠爱和侮辱均会感到心惊。宠爱是上对下的赏赐,缘于一种信任,受宠者自然感到惊喜,但也会带来不安,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份恩宠忽然就失去了,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对得起这种托付。受辱往往因为酿成了祸患,自然会惊吓不已,不知道啥时候就大祸临头了。贵大患若身,就是把大患大难看作是身家性命一般,这样我们才会真的全力以赴,视死如归。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究竟什么才是宠物若惊?恩宠是以上对下,得之欣喜,失去心惊。恩宠可以随意赏赐,也可以随时收回,因此受宠者惊喜之余内心其实惴惴不安,胆战心惊。人们常说的受宠若惊、宠辱不惊又怎么理解呢?其实这并不矛盾,只是不同的境界而已。受宠若惊即得到恩宠而充满惊喜,这是普通人常见的心情表达;宠辱不惊表达的是一种名士气概,遇事不悲不喜,闻惊雷而面如平湖,有种超凡脱俗之概;宠辱若惊则是管理者的智慧,知道宠辱相连,荣辱与共,因此对待恩宠与侮辱一样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人之所以有大的病痛灾祸,是因为有了人身,如果没有身体了,那哪里还有病痛灾祸和荣辱呢?身体是大患的来源。庄子说“此身非汝有”,佛教中称为“臭皮囊”,如果没有这个身体,人该多么开心,何其自由。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所以能够以身示范,把天下安宁与自己生命看得一样宝贵的人,也就是天下为公,舍身为民的人,才适合寄托天下。珍爱自身而忽略天下黎民的人不能把天下寄托给他。这是很朴素自然的道理,人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如果你能够把天下当做自己的身体来对待,那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奉献所有。

老子十三章 受宠若惊(老子宠辱若惊译文)

心得总结:

本章理解起来有点不容易,尤其是前面的宠辱若惊。这句话与宠辱不惊看似有点矛盾,都说君子要保持从容淡定,怎么会心惊不安呢?其实如果深入理解,就会发现宠辱不惊表达的是气概和心胸,指的是淡泊名利,这是一种出世的潇洒。宠辱若惊则是责任和担当。上面委以重任,赐予恩宠,受宠者一定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始终保持谨慎、克制、心惊,这是一种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之事。上面给与的侮辱(或耻辱)也是一样,这代表鞭策,受辱者当心怀忐忑,战战兢兢,改过自新,奋发图强。

而一个人要想堪当大任,承当重担,必先有置生死度外的气魄。对于统治者而言,应该把天下苍生看做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只有这样才能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所谓以天下为己任就是这个道理。从来英雄豪情万丈,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托付。贪图享乐,贪慕虚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统统不值得信任。

老子十三章 受宠若惊(老子宠辱若惊译文)

老子真的很伟大,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只有敢于拿命来担当的,才值得托付天下,否则全是空谈。老子也很深邃,我们说受宠若惊,或者说宠辱不惊,但他告诉我们其实受宠和受辱一样,同样要胆战心惊。只有敢于拿性命担当,心怀忐忑,亦步亦趋的人,才是值得托付天下的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老子》第十三章读书笔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