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愚不可及成语故事(愚不可及的典故)

从成语典故看古代中国精神之“愚不可及”

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中,应该尤其注重对先秦、汉唐的文化精神传承,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就在于中国一个很大的优势就在于(文化上讲)我们的历史非常漫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特别丰富,但是缺点也在这里,因为它太漫长了,很多时候在几千年的流变中,它有很多的文明记忆,变得模糊化,甚至被扭曲和遗忘,以至于产生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今天我们经常使用的很多非常熟悉的,拿来就用的成语典故,其实都是有问题的。我们所说的每个成语典故其实它都是有一个原始意的,这个往往被我们所忽略。今天我们就以“愚不可及”这个成语,来探究一下古人和今日用法的区别,试着去揭开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先秦诸子百家与汉唐慷慨激昂的精神实质。

愚不可及成语故事(愚不可及的典故)

原始意和今意的区别

今天我们说到“愚不可及”就会认为其意思是蠢到无以复加,蠢到极致,蠢到我们自己努力都难以达到的愚蠢的境界。所以说今天我们的理解基本上就是骂人的话。那么它的原始意是什么呢?是说人为了逃避眼前的不利,通过装傻、装糊涂来规避风险责任,基本上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说今意和原始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愚不可及成语故事(愚不可及的典故)

原始意并非完全正确

要探明一句话的真实意思,我们就要走进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中去,“愚不可及”这句话出自于孔子,原文如下: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意思是在夸宁武子懂得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那就是国家好的时候就表现的聪明的一面,一看国家不行了,就装疯卖傻,来规避风险,先自保。而这种解释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孔子还说过: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意思是你得先保护自己,现在乱世中活下来,然后再谈其他的。如果孔子这两句话是表达的一个意思,那么对宁武子他完全应该这样说“宁武子,邦有道则见,帮无道则隐,其见可及也,其影不可及也”,这样统一起来,才应该是全部呼应起来的讲法,那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另外用词呢?而且用了“知”和“愚”呢?那我们就应该回到历史中去,了解一下宁武子其人其事。

愚不可及成语故事(愚不可及的典故)

宁武子卫文公时作为国家重臣,勤于国事,据《左传》记载,他曾多次代表卫国与诸侯结盟。由于当时大环境很好,很多贤良之士愿意为国效力,这个时代,宁武子充分发挥了他的智慧,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很多贡献,展现出了出类拔萃的的专业精神,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那个“知”。但是到了卫成公时,晋楚争霸,晋楚都需要控制枢纽地带,很不幸的是卫国首当其冲成为了晋国需要控制的对象,晋国不断的挤压卫国,想让其变成自己的附属国。这个时候那些“识时务的人”一看你卫国能打得过强大晋国么?结果有的人就告老还乡,有的人就装疯卖傻,有的人直接就给晋国当了内奸,有的人直接移民了,有去齐国的还有去其他国家的,反正是不当卫国人了。只有宁武子这个人没有走,他不仅没有走,反而干工作越来越起劲了,他认为国家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一定要与国家站到一起,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愚”。

愚不可及成语故事(愚不可及的典故)

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这个“愚”其实就是傻,但在说《文解字》里面其实愚和戆是一个意思,那么戆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憨厚刚直的意思。所以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憨厚刚直没人能企及你。所以在先秦时期“愚”是广泛被人赞扬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性格,一种精神。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从成语典故看古代中国精神之“愚不可及”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