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老子道德经讲解01(老子道德经详解)

《老子道德经》学习笔记(43)

老子道德经讲解01(老子道德经详解)

紫气东来

第四十三章

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道德经讲解01(老子道德经详解)

物极必反

【憨山大师注】此承上言无为之益,以明不言之教也(什么是“处无为之事”?老子他老人家已经告诉我们了,“弱者,道之用”。什么是“行不言之教”?《道德经》开宗明义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然天下之至坚,非至柔不足以驰骋之,如水之穿山透地,浸润金石是已(前文提过“弱者,道之用”,柔弱必胜刚强。人世间,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最锋利的刀面对着至柔,依然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最坚硬的石头面对着至柔,也难免“滴水穿石”。英雄可以无敌于天下,却往往败给了软玉温香,从此“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从此君王不早朝”)。若以有入有,即相触而有间(间,本义是缝隙。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形有相的物体因为彼此质碍、彼此抵触而无法同时放置在同一个位置)。若以空入有,则细无不入,如虚空偏入一切有形,即纤尘芒芴(芴,同忽。芒芴,亦作“ 芒忽 ”,亦作“ 芒惚 ”,亦作“ 茫惚 ”,同“ 恍惚 ”。 形容不可辨认,不可捉摸。典自《庄子·外篇·至乐》),无所不入,以其虚也(无有,即空、虚空。无形无相的虚空反而可以与任何物体完美融合。虚空不占据任何空间位置,却可以无处不在,遍及宇宙每一个角落)。若知虚无之有用,足知无为之有益矣(人世间,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很多甚至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旦陷于其中,绝对是非锋起、烦恼无尽。一切法无自性,世间的任何事情有生即有灭,你不去管它,时候到了,它自己就会化解掉,有为法逃不出生住异灭四相的。“侯王若能守,万物皆自化“,这句话用佛家的话表述就是“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等于《金刚经》里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表述的角度不同,其内涵完全一致)。

前云人不善教人者,以其有言也。有言则有迹,有迹则恃智,恃智则自多,自多者则矜能而好为,凡好为者必易败(人心不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更高、更快、更强”,永远做加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此所谓“为学日增”)。此盖有言之教,有为之无益也(我人起心动念、一言一行,皆落入有为法的窠臼,有为法就是生灭法,逃不出“生、住、异、灭”四相,一切有逃不出一个“空”啊)。如此,则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等同于老子说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一切法无自性、无主宰,没有人能够帮你,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帮你,不要等、不要靠,要自己悟、要自己放下,然后自己站起来,顶天立地,这才是人该有的样子,这样的人才配得起“王”,“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顶天立地者是为大人,大人就是王)。

老子道德经讲解01(老子道德经详解)

江西 三清山

老子道德经讲解01(老子道德经详解)

江西 三清山

老子道德经讲解01(老子道德经详解)

江西 三清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老子道德经》学习笔记(43)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